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百五十毫米的穿甲能力。
重視防護與生存能力,正是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特點。
雖然是西方國家第三代主戰坦克中的“最輕量級”選手,但是的式在設計時就特別強調防護能力,正面裝甲防禦破甲彈的能力達到了一千毫米。際凹的破甲能力不到六百毫米,自然啃不動式主戰坦克的“厚臉皮”。
被火箭彈打中,坦克只抖動了兩下,像是被蚊子叮了一下的大象,繼續朝前猛衝。
不得不承認,日軍坦克兵在進攻的時候很有章法。
跟著空降兵轉向的時候,除了衝在最前面的兩輛坦克之外。隊伍左側那個排的四輛坦克自動拉近距離,並且將炮口對準了戰線左側,用同軸機槍封制空降兵陣地上的火力點,不給空降兵任何機會。
葉振邦冒著被機槍子彈撂倒的危險打出的那枚火箭彈,只在日本坦克炮塔正面炸起一團火球,把炮塔裡的兩名坦克手嚇了個半死,就沒有別的效果了。
諸葛宏彥的努力也差不多,火箭彈打在第二輛坦克的車體正面。最多震懵了駕駛員。
二零九高地上,陶安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即便煙霧還沒完全散去,有經驗的戰士也能從火箭彈產生的火光判斷出有沒有打穿坦克的裝甲。如果爆炸成型的金屬射流打穿了裝甲,一閃即逝的火光會弱得多。只有金屬射流被裝甲擋住,像陶安康看到的那個樣子,在裝甲表面炸開。火光才會如此明亮,也才會爆炸般的散開。
因為煙霧干擾了鐳射測距儀與微光瞄準鏡,所以陶安康只能乾著急。
雖然不知道山腳下的戰鬥打成什麼樣子,但是陶安康知道,混戰狀態下,即便日軍沒有裝甲優勢,憑藉數倍的兵力優勢,也能幹掉葉振邦率領的半個連的空降兵。
拖得越久,傷亡就越大,打退日軍進攻的希望就越渺茫!
在山腳下守不住,就算退到山上,也最多頂住日軍的這輪進攻,肯定會在天亮前被日軍全殲。
明白這個道理的不止陶安康還有在山腳下拼命的葉振邦等人。
日軍指揮官上原俊次郎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沒讓裝甲搶修車上去搶救那兩輛被炮彈擊中的坦克,而是讓部隊繼續進攻。
不顧一切的進攻!
再過十五分鐘,大湖村就將落入日軍手中,空降兵忙了一天部署的陣地將失去價值。
也就在這個時候,戰場上的情況出現了微妙轉變。
不是交戰雙方的轉變,而是戰場環境。
最先發現這一轉變的是任俠歌,他忍不住大聲吼叫起來。“班長,起風了,是北風,東北風!”
確實颳風了,而且確實是從東北方向上吹來的海風。
“媽的。老天爺終於開眼了陶安康也興奮得大叫起來。將望遠鏡丟給任俠歌,上士班長說道,“你來引導炮擊,我去準備反坦克導彈。看我的動作,等我發射了導彈你再下達開火命令。”
任俠歌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班長的意思。
此時,山腳下的陣地上葉振邦等空降兵戰士也查覺到了突然專來的東北風。
有點氣象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小臺灣屬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夏季白天陸地升溫速度超過海面,所以吹陸風;夜間陸地降溫速度比海洋快,所以吹海風。在臺島北部,夜間自然是東北風。
因為正是盛夏,所以夜風來得很突然。
這不僅僅是東北風,還是“小救命風,
葉振邦無意中將日軍引向陣地西面,颳起東北風的時候,正好將瀰漫在陣地上空的煙霧吹向日軍裝甲部隊。
轉眼間,局勢就變得對日軍非常不利了。
雖然陣地上的空降兵仍然無法看清日軍,但是能夠看出日軍坦克的輪廓。被煙霧包裹著的日軍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不但看不清近處的空降兵,還無法看到埋伏在大湖村後面的那幾輛咕式主戰坦克。
測出炮擊引數之後,任俠歌拿起微光望遠鏡,朝山腳下的戰場看去
因為仍然被煙霧包裹著,所以日軍沒有立即意識到突然舌起的東北風將帶來多大災難。戰場上,日軍仍然跟著空降兵的火力,向大湖村西面運動,不知不覺的將脆弱的側翼暴露在了咕式主戰坦克的炮口前。
當然,在這個距離上,一二五滑的穿甲彈打在哪都能幹掉吶式。
動了!埋伏在一棟被燃燒彈燒得只剩下牆壁的村舍後面的那輛咕式主戰坦克像是從冬眠中甦醒過來的棕熊,炮塔緩緩轉動,將頂部的焦土抖了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