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時候,葉振邦已經帶著三營官兵達上了卡車,
安州的戰鬥還沒結束,三營的戰鬥結束了。
上去的時候,三營總共有四百三十七名官兵,後來陸續的補充了四百多名兵員,撤下來的時候,一個連都不到,只有七十四人,這還包括了從戰場上找回來的十一名傷員、以及提前撤退到河對岸的三十七名傷員與四名醫護人員。
到底陣亡了多少兄弟,葉振邦也說不清楚。
在他提交的戰報中,總共提到了五百六十七個名字,可是還有很多陣亡官兵的名字沒有寫上去。不是這些人沒有名字,而是沒有找到他們的屍首、或者身份牌,也就無法確認到底有哪些人陣亡。
雖然這算不上是葉振邦等老兵經歷的最慘烈的一場戰鬥,但是對三營的很多官兵,特別是那些有幸跟著葉振邦一同撤退的新兵來說,這絕
對韓軍來說,恐怕也是如此。
“安州戰役”成為了中小城市防禦戰的典型戰例,被世界各國研究了幾十年,並且成為了很多國家軍事教科書的必備教材。
為了重塑這場戰役,美軍甚至在莫哈維沙漠裡面搭建了一座與安州同等規模的城鎮,讓第八十二空降師充當假想敵,即當時守衛安州的第十五集團軍四十五師一三三旅三營,然後讓其他部隊去攻打這座城市。
可惜的是,第八十二空降師不是第十五集團軍。
幾十樂後,那些有幸參加朝鮮戰爭的美軍將領都想不明白,當時中**隊用什麼法子守住了安州?
別說用一個營對付一個師,就算是對付一個獨立裝甲旅都很吃力。
當然,美軍並沒有研究中**人的戰鬥意志。
雖然存大方向上,中**隊敗了,但是在一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國家。絕對不會缺少鐵血軍人。
在某些時候,一名鐵血戰士就足夠了。
因為這個戰士的抗爭行為能夠激勵與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將他所在的軍隊變成一支鐵血軍團。
葉振邦就是這樣的戰士,他領導的三營就是這樣的軍團。
只不過,必需承認,葉振邦也是人,一個更加頑強的普通人而已,所以他也有極限,人類無法突破的極限。
同樣的道理,中**隊在朝鮮戰場上打得再出色,也是一支由普通人組成的軍隊,而不是一支由超人組成的軍隊,所以存在很多限制。
比如,是人就得吃喝拉撒,就需要糧食物資。
作戰的話,還需要武器彈藥。
這些問題,不需要身在前線的葉振邦去擔憂,而且就算擔憂,也這需要考慮三營,不用考慮整支軍團。
問題是,羅耀武必需考慮這個冉題。
事實上,當時困擾著羅耀武的問題中,後勤補給跟不上最為嚴重。
稍微細心一點的話就能發現。反擊的時候,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最佳契入點應該是在韓軍攻入咸興之後,而且應該由第三十九集團軍圍攻咸興,讓第四十集團軍包圍元山。第十六集團軍負責外圍支援,第十五集團軍則強力攻打順川。
擺出這個架勢,不但能夠一口氣吃下東線戰場上的全部韓軍。還有可能打下元山,甚至有機會反攻平壤。可惜的是,羅耀武辦不到,或者說是中**隊辦不到。
原因只有一個:後勤保障跟不上!
別說依照這一宏偉目標。哪怕是圍殲集團軍與集團軍,也差點小因為後勤保障不濟而錯失機會。
美軍反擊之前,羅耀武就下達了撤退命令。
雖然當時羅耀武已經料到,美軍很快就會參戰,而且會在東線戰場上發難,但是他沒有可能知道,美軍會火速趕赴戰場,協助韓軍發起突襲。
也就是說,第三十九集團軍提前撤退。與美軍即將到達幾乎沒有關係。
撤退的原因是:物資用光了!
責任不全在第三十九集團軍身上,與第四十集團軍也有很大關係。因為沒有堅決果斷的追擊潰逃的集團軍,導致攻打高原鎮變成一場苦戰,所以額外消耗了大量物資,使得第三十九集團軍投入戰鬥的時候物資就所剩無幾了。
沒有彈藥物資,還打個屁啊!
不難想像,羅耀武為什麼要在佔優的情況下下達全線撤退命令。
問題是,守得住“紅線嗎?
別說羅耀武本人憂心仲仲,就連軍區司令部的後勤參謀都有同樣的想法。出問題的絕對不是入朝作戰部隊,而是整條後勤補給線。
更讓人覺得匪夷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