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界那邊的戰鬥還在進行。只是守軍肯定堅持不了多久了。
美軍已經突入城區,正在逐街逐巷的與守軍戰鬥。
羅耀武也在這個時候做出初步判斷,美軍把重點放在了西線。高歌猛進的第二機步師已經成為突出部,圍殲第二機步師的時機成熟了。
十一月六日清晨,羅耀武下達了圍攻第二機步師的命令。
投入戰鬥的正是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因為第二十六集團軍的主力還沒有到達前線。所以擔任主攻任務的是第六十五集團軍。
一下投入兩個集團軍,足以表明羅耀武的堅決態度。
看那樣子,好像不一口氣吃掉這支美軍王牌部隊,他下半輩子都睡不得安生一樣。
可以說,這也是羅耀武手裡的所有成本了。
第四十集團軍損失過於慘重“就算最先開始整編,也難以在十來天內恢復戰鬥力。
第三十九集團軍的編制過於龐大,即便有部分師旅已經恢復作戰能力,也被編為戰役預備隊,不能輕易派上去。
第十五集團軍最後開始整編“還小山司,各師旅的情況都非常糟糕,連基本戰鬥力都沒形剛,
第十六集團軍就更別指望了小要是能夠成建制的撤下來,還有望在一兩個月後恢復作戰能力,不然肯定得缺席接下來的戰鬥。
這一部署與羅耀武的性格完全一樣。
擺明了第七步兵師更好對付,他卻盯上了最難啃的第二機步師。
聳然,作為軍區參謀長。完全憑性格指揮戰鬥是不可能的事情。
羅耀武這麼做,肯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有沒有陳必時的影響,恐怕很難說清楚。只是從地理環境上看,平安北道的地勢較為平坦,更適合大兵團作戰,而在慈江道,雖然地形對防禦方有利。但是大部隊很難展開,也就難以發起大會戰。
很顯然,這場山變的目的不是守住防線。
事實已經證明,在美軍的犀利攻擊力面前,僅想守住防線,只能功敗垂成。與美軍作戰就得盯著美軍打,給美軍造成足夠大的傷亡。
以此為目的,選擇在西線開打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因為第十五集團軍還在鴨綠江北岸整編。沒有接到作戰命令,所以此時朝鮮境內的戰鬥與葉振邦沒有多大關係。
可以說,像葉振邦這樣的基層軍官,也沒有幾個關心前線的作戰行動。
雖然入朝作戰取得了不錯戰績,還打了一場大勝仗,幹掉了韓軍兩個主力集團軍,但是各部隊的傷亡情況非常嚴重,以葉振邦的三營來說,撤下來的時候,只有不到一百名肢體健全的官兵。
傷員到是不少,只是能夠痊癒的恐怕不毒。
對葉振邦來說,首要任務就是讓儘快讓三營恢復作戰能力。
從武警部隊調派過來的兵員都已到位,練也已展開。雖然武警官兵的素質還不錯。平常的刮練也很到位。但是問題也同樣突出。畢竟大部分武警部隊都沒有重灌備,缺少需要的技能。
再說了,第十五集團軍最後開始整編,分配過來的武警官兵也差了一點。
煩瑣的事務讓葉振邦無暇顧及前線戰況。只是在十一月六日下午,他接到了軍部下達的命令,返回寬甸駐地,也就是進行前沿佈防。
雖然命令中沒有提到美軍是否打了過來。但是這道命令本身就不簡單。
前線的戰鬥還在進行,需要加強國境線上的防禦部署嗎?
不管怎麼說,這道命令讓基層官兵認識到。前線的戰鬥情況並不樂觀。實際也確實如此,圍殲第二機步師的戰鬥打得並不順利。
雖然羅耀武準確判斷出了戰場情況,抓住了難能可貴的機會但是仍然低估了美軍的戰鬥力。特別是美軍的應變能力。
更重要的是,羅耀武低估了帕特里奇的才能。
這個在臺海戰場上力挽狂瀾的將軍,肯定不會反分兵冒進的低階錯誤。
雖然美軍喪失了衛星系統,戰略偵察能力大打折扣,但是憑藉強大的戰術偵察手段,仍然發現了快速入朝的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
帕特里奇在六日上午就命令已經離開龜城,正在攻打朔州的第二機步師撤退到大館,就地組織防禦。
雖然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差小但是美軍仍然擺好了防線。
更重要的是,美軍的投入超乎想像的大。
早在十月底,第四步兵師就到達咸興,即美軍具備了發起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