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8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機會,卻不再低估中國的潛力。
雖然全世界都認為是美國擊敗了日本。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如果沒有中國,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別想贏得那麼輕鬆。
日本在等待最恰當的時機,或者說在觀察中國的反應。
陳必時堅信一點,既中國在朝鮮戰場上任何軟弱表現,都會成為日本再次入侵中國的主要理由。
這讓陳必時的態度變得非常複雜。
日本能夠征服中國嗎?
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回答,因為歷史早就證明,沒有任何民族能夠征服中國,所謂的征服者,最終不是被趕出華夏大地,就是被中華民族融合。
問題是,短期的傷痛誰也無法避免。
這種刻骨銘心的傷痛,肯定能夠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動力。
顯然,此時中國面臨的局勢,遠比六十多年前複雜,絕對不是出兵與不出兵的選擇,而是對未來的選擇。
是一個浴火重生的中國。還是一個修修補補的中國?
正是如此,在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上,陳必時完全能夠理解秋幼康的艱難處境。雖然秋劾康沒有在任何人面前表現出來過,但是他能夠坐上最高的位置,並且在數十年前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華,得到前國家領導人重視,就有足夠的戰略眼光,不但能夠看到陳必時所看到的,還能看到陳必時沒有看到的。
陳必時不得不承認,此時此刻,中華民族的命運再次繫於一人之手。
即便還有不少人擁有發言權,但是他們的作用都是對決策者產生影響,而不是代替決策者做出決策。
這是歷史的宿命,還是命運的輪迴?
陳必時不信命,他一直認為,“命運。是弱者為失敗找的藉口。
即便不能決定命運,也要產生影響。
回到總參謀部,這位掌握著中**隊指揮權的上將做了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找出一份大比例的朝鮮半島軍事地圖,然後用紅色鉛筆在上面發出了一條線。
這條醒目的紅線,就是秋劾康要的“底線”。
陳必時是不是胡亂哉的,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只是全世界很快就會知道這條線的準確位置:西起平安南道的青川江河口,經德”與白山,沿著蓋馬高原南面的赴戰山脈一直向東北延伸,經咸鏡山脈到達輸城川的清津港。
因為這條線大體在北緯四十一度上,所以又被稱為“四一集。
雖然秋幼康還沒有做出決策,但是陳必時不是不知輕重。在去找秋劾康之前,他讓秘書將那份做了標記的地圖複製了幾份,用專機送往瀋陽,交給先一步趕回去的羅耀武,並且讓羅耀武做好入朝準備。
與六十多年前不一樣,這次能夠動員的兵力非常有限,入朝目的也截然不同。
因為早就與羅耀武談過。所以陳必時不需要專門打招呼。說得不好聽一點,羅耀武能夠從少將軍長晉升為中將軍區參謀長,得到陳必時的器重,肯定有幾把刷子。在陳必時這樣的軍事統帥眼裡,關係很重要,可是能力更重要!
做完這些事情,陳必時才給秋幼康打了電話。依照秋幼康的吩咐,陳必時在吃午飯之前趕了過去,並且將準備好的作戰計劃、以及各種檔案帶了過去。
這不是鴻門宴,陳必時只帶了一名秘書。
如果是鴻門宴,就算多帶幾個人也沒用。
不管怎麼說,主角是秋劾康,陳必時也不是舞劍的項莊。陸軍上將只知道,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不能再拖下去了。
就在這個中午,就要拿出最終決策
第十一章 入朝作戰
;月五日,北京時間下午二點整。中國政府正式富布撫典珊葉六
在秋劾康代表中國發表鄭重宣告之前大的三十分鐘,葉振邦的三營就開出了營地,搭上了開往朝鮮朔州的火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個於清川江下游的安州,而這裡也即將成為朝鮮半島的前沿戰場。
安州,這個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就在中國政府公佈的“紅線。最西端。
依照中國政府發表的申明,“四一線。將是中國援朝軍隊的防禦前沿,中**隊不會插手此線以南的戰鬥,但是隻要韓軍靠近並且發起攻擊,中**隊就會採取一切手段守衛這條戰線,絕不後退半步。
宣告很強硬,行動也很迅速。與石磊磊預料的一樣,葉振邦的三營成了第一支入朝部隊。
只不過,別說那些做夢都在想著如何保住小命的新兵,就連葉振邦這樣的老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