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8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逼迫日本參戰的原因。這就是一個機會,如果能夠藉此機會與臺灣當局達成妥協,我們就有希望笑到最後。”
“妥協?”
“你認為臺灣當局會讓日本捲入戰爭嗎?”
“這個恐怕不是臺灣當局就能做主的事情吧?”
羅耀武笑了笑,說道:“話是這麼說,但是臺灣當局肯定得有個明確觀點。”
葉振邦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羅耀武的意思。
“如果只是捍衛臺灣,日本參戰不是問題,但是臺灣當局要想反攻大陸,在大陸站穩腳跟,就得與日本劃清界線。”
“反攻大陸的重點不在戰場上。”
“對,這就是關鍵所在。民心為上,不管臺灣當局怎麼做,只要與日本攪在一起,就不可能得到民眾的支援,也就不可能在大陸站穩腳跟。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臺灣當局沒有第二種選擇。”
葉振邦稍微思索了一下,說道:“如此說來,東北就是關鍵。我們把韓軍打得越慘,日本參戰的可能性就越大。”
羅耀武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所以劉總要我們再接再厲,爭取再打一兩場勝仗,逼著韓國退出戰爭。以目前的情況,就算美國擴大了戰爭動員規模,也利用我們摧毀全球衛星系統找到了擴大戰爭的理由,還得到了國內民眾的支援,但是一年半載之內,美國的軍事投入仍然非常有限,不足以徹底擊敗我們。要想在戰場上取勝,至少取得美國希望的勝利,就得把日本拉下水。”
“如果日本參戰,也只能在東北發力。”
“所以到最後,關鍵還是得落到東北上。戰爭全面打響,美國肯定會調整戰略計劃,甚至會修改戰爭目的,但是攻佔北京絕對是最低目的。不管怎麼說,包括東北在內的北方戰場將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如果我們能夠在這邊取勝,加上積極爭取臺灣當局,就有機會迫使美國退出戰爭。”
到此,葉振邦也算有了清楚的認識。
顯然,一直以來,把東南當成主戰場,都是錯誤的認識,或者說是有人故意這麼做,要讓其他人產生這樣的錯誤認識。
而這些人中,肯定包括陳必時與羅耀武。
陳必時親自去指揮東南戰場上的戰鬥,而不是留在更加重要的東北,就是為了製造這種政治氛圍。
想到這,葉振邦沒再想下去。
這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也不是他應該考慮的問題。
正如羅耀武所說,這場戰爭最終以什麼方式結束,還得看東北戰場上的戰鬥!
第八十一章 兵不厭詐
葉振邦沒有資格參加高層會議。就連羅耀武也沒有多少發言權。
二零一三年的第一天,葉振邦在北京過了一個非常平靜的元旦。羅耀武去參加高層會議的時候,他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得知縣裡已經替他父親買了醫療保險,還給他母親在縣政府安排了一個臨時工作。
這些,都與葉振邦在臺島戰場上獲得的“戰鬥英雄”稱號有關。
要知道,臺海戰爭中,獲得這一稱號的軍人不超過一百名,而且葉振邦還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普通士兵。
至於葉振邦提幹,還成了上校,反而沒有引起地方政府重視。
這也很好理解,戰爭期間,軍官一抓一大把,上校就有好幾萬。再說了,軍官的陣亡率非常高,特別是前線作戰部隊,地方政府沒有理由重點照顧軍官家屬。真要照顧,也照顧不過來。
這一天,東南戰場上的戰鬥也有了進展。
雖然陳必時一口氣投入了一個集團軍的龐大兵力,但是反擊行動並沒收到成效,打到一月一日凌晨。反擊部隊就因為傷亡過於慘重被迫停止進攻。
美軍的空中力量非常強大,還有部署在近海島嶼上的遠端炮兵。
僅kao人力發動反擊,簡直就是讓進攻部隊去送死。
事實上,陳必時投入的只是一支二線集團軍,並沒動用部署在寧波的主力集團軍。依照他的部署,死守寧波將是美軍登陸後的第一場關鍵戰鬥。
守不守得住寧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需在這裡拖住美軍。
雖然美軍的空運與海運能力非常強大,戰場垂直投送能力也非常驚人,但是僅僅依kao這些手段,最多支援一個陸戰師作戰,而要支援八個師的主力部隊發動全線進攻,就得奪取一座吞吐能力巨大的港口。
杭州灣上,有這種吞吐能力的就只有寧波的鎮海港與北侖港。
美軍上岸後,一定強攻寧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