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能撤軍,就只能增兵。
立即增派地面部隊顯然不大可能,就算奧康納承諾的國民警衛隊已經完成動員,第四步兵師的重建工作也在加緊進行,幾個之前撤編的陸軍師團也已開始組建,可是要將這些部隊送往前線,特別是配套的重型武器裝備,確實是個嚴重問題。
當然,國民警衛隊能否在一線戰場上擔當重任也是個問題。
等到第四步兵師完成重建,其他正規師團形成戰鬥力,怎麼也得是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剖情了。
在此期間,帕特里奇能夠得到的地面援助非常有限。
如此一來,就只能在空軍與海軍身上做文章。
加大空中投入勢在必行,萬幸的是,空軍的動員工作進行得更早。
到二零一三年初,除了匕互的生產線早已開始全速運轉,以每月數十架的速度產出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之外,美國還重啟了瓦的生產線,以二十四億美元的單價從諾思羅普公司採購了數十架,將凹機群的規模擴大了三倍。
的多用途改進型,也就是與生類似的陽一22的設計工作也已完成,即將投產。
石系列戰鬥機的量產工作已經安排下去,空軍的巫最先量產,然後是海軍的貝與陸戰隊的粥,第一批石將在第二季度服役。
不說其他的,大批醜服役,美國空軍的實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除了負責制空作戰任務之外,在中國空軍無力發起全面反擊的情況下,刃還擔負起了對地打擊任務,憑藉其優異的隱身能力,執行一些高難度的轟炸任務,比如對付中國空軍的遠端防空系統。
相對而言,美國海軍的動作就沒有這麼大了。
除了等待貝服役取代化一比化之外。
美國海軍沒有其他軍機採購計劃。
只是在戰爭期間,為了提高海軍航空兵的出動效率,美國海軍與空軍合用岸上基地,將部分艦載航空兵部署在陸地上。
在東北方向上,因為黃海過於狹窄,絕大部分海域都的中國陸軍遠端炮兵與彈道導彈的覆蓋範圍之內,所以美國海軍很少派遣艦隊進入黃海北部海域,也就無法為地面作戰部隊提供多少支援,最多隻能在上千公里之外,用巡航導彈打擊地面目標。
針對東北戰場上的局勢,帕特里奇能做的就是將部分部署在東南方向上的空中力量調過來,加強空中打擊與空中封鎖,用轟炸來削弱中**隊的戰鬥力。
顯然,這也很不靠譜。
雖然轟炸的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對中**隊造成的損失也不中國的軍火工廠全速運轉,也只能包管主力集團軍達到基本配製,絕大部分新編集團軍與所有民兵縱隊都沒有重灌備,是純粹的步兵,但是在這場戰爭中,中**隊的最大資源就是人力,充足的人力讓中**隊始終連結著較為旺盛的戰鬥力。
事實證明,美軍的轟炸行動對人員造成的傷亡並不是很大。
特別是在戰線後方,轟炸能夠癱瘓公路與鐵路,卻擋不住人的腳步。
在羅耀武動員了數百萬軍民,用肩挑背扛的原始方法把物資送上前線的情況下,美軍的轟炸就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了。
歸根結底,轟炸起不了作用,還是得增兵。
美軍的增援部隊無法及時到達,韓國又沒法子繼續擴大動員規模,甚至連已有的部隊也不願意渡過鴨綠江,就只能在別的地方想法子。
可是,能向東北出兵的還有誰呢?()
第九十一章最後通牒
阜團軍覆滅的消且傳出,韓國朝野內外片譁然一月十三日,全球各國的主要電視臺與報紙都重點報導了這場決定性的戰役,而且各大新聞媒體的報導都有一個類似的重點,即中**隊在退守本土之後。
幾場會戰打下來是越打越順手。
美韓聯軍卻是節節潰退。
暫且不說這些報導是否客觀公正,輿論導向說明,中**隊正在逐步扭轉不利局面。
當然。
客觀的講。
戰場局勢沒有這麼樂觀。
雖然在這場會戰中。
中**隊的損失並不大,幾個主力集團軍中,除了第十五集團軍的減員率較大之外,其他幾個集團軍的傷亡都不是很嚴重。
六個主力集團軍的平均減員率還不到一成,但是打完這一仗,羅耀武手裡的作戰物資也被用得一乾二淨。
後方補給也很難在短期內到達。
也就是說,中**隊很難再次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