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始,日軍增援部隊就陸續到達丹東與東港。
兩天之後,運送美軍增援部隊的船隻到達元山。因為東港與丹東的吞吐能力有限,所以美軍將在朝鮮半島的港口上岸,再沿陸路趕往前線
到三月十日,十五個日軍師團與五個美軍師全部到達。
雖然到來的只是地面部隊,作戰物資還沒有運送到位,但是東北戰場上的局勢再明顯不過了。
美日聯軍將趁著羅耀武不在前線的大好機會,發起一場大規模戰略進攻。
目標:瀋陽!
第一百零七章 轉移重點
帕特里奇看準了時機,可是在先南還是先北的問題上,他也拿不準。
雖然帕特里奇並不在意陳必時與羅耀武的生死,如果讓他選擇,他也希望這兩個強勁對手死在自己人手裡,但是這些天下來,帕特里奇也隱約感覺到,陳必時與羅耀武倒黴,很有可能與CIA的秘密顛覆行動有關。
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服部留名陣亡後,美國聯邦政府派了一支秘密調查團過來,要求帕特里奇協助調查。
服部留名與美國聯邦政府有什麼關係?
屁關係沒有,他是日本將軍,又不是美國人。
就算要調查,也是日本政府的事情。
美國聯邦政府這麼積極幹嘛?
調查歸調查,反正不用帕特里奇親自過問,他也沒放在心上。只是到這個時候,他必需訂下總體戰略,既到底是先打南面,還是先打北面。
依照之前的計劃,肯定是先打南面。
陳必時倒臺,雖然王虞珉的能力也不錯,不比陳必時差多少,但是新任司令官還沒有融入前線部隊,加上陳必時事件造成的影響,東南戰場上的中國軍隊沒有戰心,正是進軍南京的大好時機。
讓帕特里奇有點措手不及的是,羅耀武跟著被招回北京。
這下,東北戰場上也出現了重大轉機。
從長遠看,東北戰場肯定比東南戰場重要,因為要依照奧康納的宣言,將這場戰爭進行到底,就得推翻中國政權,也就得打下北京。
從東北進軍北京,顯然要比從南往北打容易得多。
這不是帕特里奇一廂情願的想法,而是有歷史與現實根據的。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就沒有哪個朝代從南往北打勝過。從現實來看,北上進軍要跨越長江、淮河、黃河等多條險峻河流,或者繞道關中地區,不管走哪條線路,都不會非常順利。
從北往南打,則要方便得多。
在東北取勝後,只要突破山海關就能進軍北京,只有一道天險。
事實上,這也正是帕特里奇訂下的整體戰略。在南面大,主要就是扶持臺灣政權,讓臺灣當局成為正統,最高目的就是佔領南京,控制江南地區。
達到這一目的之後,美軍就將向東北增兵。
到時候,美國的戰爭機器已經全速運轉,大規模調遣兵力不會有多少困難,而中國軍隊仍然得兩線作戰,大規模調整戰略部署顯然不可能。
問題是打到這個時候,南京已經遙遙在望,還需要繼續把重點放在東南地區嗎?
第二次湖州戰役打響後,帕特里奇就認識到,他嚴重低估了陳必時倒臺對中國軍隊造成的影響。
王虞珉能夠組織軍隊進行抵抗,但是組織不起民心。
雖然第一次湖州戰役的結果讓帕特里奇有點意外,甚至讓他覺得非常惋惜,但是隨著美臺聯軍迅速佔領湖州,帕特里奇認識到,打下南京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到此,他才堅定了把重點轉移到東北的決心。
到這個時候,美日聯軍的增援部隊已經陸續到達前線,具備了再次發起戰略進攻的基礎力量。只要作戰物資及時運送到位,三月中旬,最遲三月二十日,美日聯軍就能從鴨綠江口出發,進軍瀋陽。
依照承諾,帕特里奇把前線指揮權交給了日軍。
頂替服部留名的是日本陸軍參謀長福田康夫上將,一個六十多歲,但是精神好得讓帕特里奇都無比羨慕的老頭子。
帕特里奇並不是很瞭解這個以往在日軍中沒有多少名頭的老傢伙,就算了解,他也不會把所有指揮權交給一個日本將軍。
在戰略策劃階段,帕特里奇仍然是主要決策者。
從丹東進軍瀋陽,名義上有三條線路。一是北上繞到吉林,再南下瀋陽。二是南下進軍大連,再北上殺入遼河平原,順著遼河北上攻佔遼中,再沿渾江北上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