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8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直到美日聯軍奔襲廊坊,羅耀武才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機會。
雖然透過戰略空運,美軍將一個裝甲師送到了前線,哪怕這只是一個由國民警衛隊改編而來的裝甲師,也擁有兩百多輛坦克與數百輛戰車,但是在廊坊戰場上,這支部隊顯然不可能像真正的裝甲部隊那樣作戰。
說白了,帕特里奇派出一個裝甲師,主要還是為了加強第八十二空降師。
不管怎麼說,第八十二空降師嚴重缺乏裝甲力量,而在城市攻堅戰中,裝甲部隊是不可否缺的進攻力量。要是隻讓第八十二空降師攻打廊坊,就算羅耀武不向廊坊增兵,美軍也不見得能夠佔領這座城市。
也就是說,這個裝甲師,主要用在城市戰中。
雖然廊坊在華北平原上,附近根本就沒有險要的地形,但是城市裡的複雜環境,有效抵消掉了美日聯軍裝甲部隊的作戰能力。實戰早就證明,只要能夠充分利用地形,就算是步兵也能在城市戰中重創裝甲部隊,甚至殲滅裝甲部隊。
羅耀武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
說得簡單一點,要是將廊坊當成反擊戰場,那麼東北軍發起反擊的條件就全都成熟了。
顯然,這是帕特里奇送到羅耀武手上的反擊機會。
只不過,要想透過反擊擊敗美日聯軍,還得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工作。
從武清到廊坊,還不到四十公里。以美日聯軍A集團軍的突擊能力,只要突破了第十六集團軍設在武清的防線,就算在突擊的時候遭到阻擊,也能在一天之內到達廊坊。以當時的情況,東北軍顯然不可能在廊坊戰勝A集團軍。
如此一來,就得不惜代價的守住武清,擋住A集團軍。
因為從武清到廊坊的一零五國道在武清西面,而第十六集團軍守衛一零五國道的能力明顯抵禦一零三國道,所以要想擋住A集團軍,最有效的法子不是擴大防區範圍,而是把美日聯軍牽制在武清中心城區內。
由此也就不難明白,陳必時為什麼要讓第十六集團軍退守中心城區了。
當然,這也與第十六集團軍在武清的防禦部署有關。
前面提到過,因為正面的防禦縱深太淺,所以第十六集團軍在進駐武清之後,透過向後拓展的方式,增大了防禦縱深,擴大了防區範圍。如此一來,就算沒能守住武清,第十六集團軍也不會被立即擊潰。也就是說,在退守武清中心城區之後,第十六集團軍的主要防線並沒被動搖。
只不過,這並不是重點。
要想守住武清,還得在香河擋住美日聯軍的C集團軍,不能讓武清守軍遭到夾擊。當時羅耀武甚至給第四十集團軍下了一道命令,即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放棄薊縣,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香河,就算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得守在香河,絕不能後退一步。為了增強第四十集團軍的死戰決心,羅耀武還在兵力已經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向香河增派了一個新編集團軍。
這一系列的部署,無不是為了在廊坊打一場反擊戰。
當時,美軍向廊坊派遣了三個師,總兵力超過五萬。可以說,只要殲滅了這股美軍,不但能夠瓦解美日聯軍圍攻北京的戰略意圖,還能沉重打擊美日聯軍計程車氣,甚至能夠透過大規模殺傷美軍有生力量,迫使美國當局做出停戰的決定。
不管怎麼說,關鍵就得看東北軍能不能在廊坊打出點名堂來。
那麼,羅耀武的反擊力量在哪呢?
毫無疑問,肯定是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
坦克大戰後,羅耀武就把這兩個主力集團軍撤了下來,並且及時為其補充了兵員,只是因為缺乏主戰裝備,所以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一直留在北京,沒有參與作戰行動,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培訓新兵上。用第三十九集團軍司令員的話來說,如果沒有廊坊反擊戰的話,該集團軍很有可能成為東北軍的教導部隊。
顯然,不是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作戰能力,而是羅耀武不捨得用這兩支王牌部隊。要知道,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是貨真價實的裝甲部隊,大部分官兵都是裝甲兵。如果把裝甲兵當成步兵使用,在戰鬥中大量傷亡,那就太浪費了,而且也會影響到東北軍計程車氣。再說了,中央並沒有拒絕為東北軍提供主戰裝備,特別是在北京捍衛戰打響之後,最高統帥部已經做出了增援東北軍的決定,只是交通線遭到美軍轟炸,特別是用來運送重灌備的鐵路線沒有打通,很多主戰裝備多囤積在山西,沒有送到河北,也就沒有交到東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