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即敵後游擊隊在國家武裝力量中的地位。
游擊隊到底是一支什麼性質的軍隊?
對這個問題,美日聯軍給出了極為明確的答覆:游擊隊不受《日內瓦公約》保護。
也就是說,美日聯軍並沒有把敵後游擊隊當成中國的正規軍事力量,而是將其當成了非政府組織的武裝力量。
如此一來,游擊隊的基本權利就沒有任何包管可言了。
反映在現實中,那就是游擊隊員在戰鬥中被俘之後,要麼被敵人就地處決,要麼被關進美日聯軍設在沖繩群島上的集中營。
當然,這不是戰俘集中營,而是戰犯集中營。
事實上,絕大部分被俘游擊隊員都被就地處決了。主要是,在戰線後方活動的主要是日軍,而在之前的戰鬥中,中**隊一直對日軍不客氣,比如第十六集團軍在彰武會戰中將數萬具日軍屍體釘在了木樁上,而且中**隊一直在黑暗處決日軍戰俘。受此影響,日軍對游擊隊也很不客氣,基本上不收俘虜。
相對而言,美軍對待游擊隊員的方式還比較溫和。
這種你死我活的局面,使得游擊戰變成了有去無回的決死戰。
不可否認,幾乎所有游擊隊員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事實上,當時幾乎所有游擊隊員都有親人死在敵人的屠刀之下,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問題是,擴大敵後游擊戰的規模與範圍,肯定會犧牲更多的游擊隊員。
如果不能給游擊隊一個正當的名分,游擊隊員憑什麼做出犧牲?
對羅耀武來說,這卻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雖然從個人原則上出發,羅耀武一直將游擊隊當成正規軍事力量,而且在最初的幾個月裡,羅耀武還派遣了不少正規軍的軍官去指揮游擊隊,甚至出動特種部隊,配合游擊隊進行敵後游擊戰。可以說,現在絕大部分游擊隊的指揮官都在這一時期,特別是在與特種部隊的配合中成長起來的。但是羅耀武只是戰區司令,即便獲得了部分政治權力,卻不能代表整個國家。
事實上,這個問題並非只是游擊隊性質這麼簡單。
想得深入一些就能發現,“游擊隊性質”只是一個表象,背後的主要問題,還是游擊隊的利益,特別是游擊隊在國家軍事政治體制中的地位,以及游擊隊員在浴血奮戰之後,到底能夠得到哪些好處。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考慮個人問題,未免太低階了一些。
可現實就是如此,游擊隊員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獻出了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總不能什麼追求也沒有吧?
個人追求也是追求,而且在某些時候,個人追求與民族大義並不矛盾。
比如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有幾名游擊隊的指揮官提出,在經歷了這場浴火重生般的戰爭之後,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或者一種什麼樣的基本制度,才能從根本上包管每一箇中國人的利益,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事情。
事實上,這就是游擊隊抗爭的根本所在。
游擊隊員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也希望在擊敗敵人之後,建立一個更加開明的政權。
毫無疑問,羅耀武不能回答這些問題,也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受此影響,這次原本計劃只進行一天的會議,在當天結束之後並沒散會。
下午的會議結束後,羅耀武就與推選出來的幾個游擊隊代表返回北京,其他游擊隊的指揮官則帶著新式電臺回到了游擊區。當時,羅耀武希望所有指揮官都留下來,但是最後他沒有挽留那些打算離開的指揮官。
箇中緣由,羅耀武心裡也很清楚。
游擊隊指揮官在這一天提出的要求,實際上是在向中央政府發難。出於自身安全,游擊隊指揮官肯定不願意留下來。
最大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才真正暴露出來
第四章 好話在前
第四章好話在前
回到北京後,羅耀武就叫上葉振邦,帶著幾個游擊隊的代表去找到了劉誠志。
問題是,對游擊隊提出的要求,劉誠志也無法做出正面答覆。幾人沒有多耽擱,當天晚上就去了西山戰略指揮中心,找到在這裡指揮全國抗戰的狄劭康。
與半年前相比,西山戰略指揮中心顯得冷清了許多。
雖然在狄劭康執意留守北京之後,西山戰略指揮中心儲存了下來,還留下了幾百名工作人員,但是隨著以管元山為首的中央指揮機構在五月初到達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