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得直接一點,管元山如此積極,就是想掌權。
派遣全權代表前往北京,足以證明管元山的野心。這一人事安排,還非常清楚的反映出了管元山玩弄權術的手段。
名義上,劉誠志仍然是北京防禦作戰的最高指揮官,因此要為北京捍衛戰負全責。
如此一來,如果中**隊沒能守住北京,最大的責任人就是劉誠志。因為像陳必時與羅耀武這樣的戰區司令都與劉誠志關係密切,所以只要管元山扳倒了劉誠志,陳必時與羅耀武就沒有了靠山。
由此可見,管元山對守住北京並不抱多大希望。
事實上,一直以來,積極主張遷都的就是管元山。特別是在阜錦會戰之後,管元山就在積極活動,遊說其他高層領導,讓他們贊成遷都提議。為了擴大聲勢,管元山甚至在多個場合宣佈,北京並不是一座容易防守的城市,隨著關外防線相繼淪陷,守住北京不但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還沒有多少希望。
甚至可以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管元山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
別的不說,阜錦會戰之後,羅耀武一再要求為東北軍提供主戰裝備,而且在最高統帥部的會議上,狄劭康也答應為東北軍提供支援。可惜的是,直到突出部戰役打響,東北軍都沒有能夠獲得足夠的主戰裝備。事實上,在阜錦會戰之前,也就是彰武會戰後,東北軍就沒有獲得像樣的補充。
當時,負責內政的正是管元山。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管元山在軍事後勤上做了手腳,故意壓下了補充給東北軍的主戰裝備,但是有理由相信,管元山確實想這麼做,想透過這個法子打壓羅耀武,讓羅耀武失去發言的資本。
比如,在東北軍急需補充的時候,大批運送到北京的作戰裝備被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二十七集團軍截留下來。要知道,在阜錦會戰之前,華北地區沒有受到嚴重威脅,根本沒有需要刻意加強首都衛戍部隊。
事實上,管元山與羅耀武本來就水火不容,因此他有打壓東北軍的動機。
不管怎麼說,在守衛北京的問題上,管元山是個徹頭徹尾的投降派。在並不指望能夠守住北京的情況下,管元山自然不會與劉誠志爭權,反而會利用這個問題,把責任全都推到劉誠志身上,藉此打垮劉誠志。
別忘了,在狄劭康之後,劉誠志成為了管元山最大的障礙。
問題是,誰也不能包管東北軍一定守不住北京。
事實上,到了七月下旬,美日聯軍還沒有發起地面進攻,而中**隊的戰鬥力卻在逐日遞增,東北軍守住北京的希望也越來越大。甚至可以說,就算管元山掌權之後,繼續刻意打壓東北軍,也無法阻止東北軍死守北京。
受此影響,管元山自然得多考慮一點。
如果東北軍守住了北京,劉誠志與羅耀武無疑將成為最大的獲益者。特別是羅耀武,到時候獲得了“民族英雄”的光環,恐怕誰也不敢動他。
這裡就看得出來,管元山在這個時候派一個全權代表的重要性了。
只要有這個代表在,那麼東北軍在北京打了勝仗,管元山就能從中獲取好處,甚至能夠讓他人相信,他才是捍衛北京的最大功臣。
達到這個目的之後,劉誠志與羅耀武的影響力一定大大降低。
也就是說,不管北京捍衛戰的結果如何,管元山都能從中獲得好處,而關鍵點就是他派往北京的全權代表。
如果說劉誠志與羅耀武不明白其中的玄奧,顯然沒有人相信。
收到管元山派遣全權代表到北京督戰的訊息後,劉誠志就知道,這個一直很有野心的高層領導終於在沒有了束縛之後開始行動了。
不得不承認,在中央呆了二十多年,讓劉誠志成為了一個老好人。
事實上,這也是絕大部分高階將領回到中央,參與政治決策之後的一定結果。畢竟軍事將領表現出過於明顯的政治野心,會對所有領導人產生影響,結果絕對不會好到哪裡去。從明哲保身出發,劉誠志再有野心,也得有所收斂。也許前幾年不會有多大影響,可是二十多年下來,不對他的性格產生影響才是怪事。
與劉誠志相比,羅耀武絕對是鋒芒畢露。
雖然受出身影響,羅耀武從小就生活在鬥爭的環境中,但是常年呆在部隊裡面,而且長期在基層工作,讓羅耀武更有野性。當然,指揮部隊作戰一年多,更加激發起了羅耀武的本能,讓他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軍事統帥。
二十三日晚上,在劉誠志招待管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