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4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這種編制方式,陳必時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南京捍衛戰已經證明,在以城市為依託的防禦戰中,裝甲力量很難集中活動,也就難以形成突擊力量。對防禦作戰的一方來說,合理利用城市內的建築物更加重要,而讓建築物作為裝甲力量的掩體,設定流動火力點,才是利用裝甲力量的最好法子。如此一來,就得將裝甲力量分散到整條戰線上。當然,前提條件是擁有一支足夠強大的裝甲反擊力量,在正面防禦取得成功之後,透過裝甲反擊來擊潰進攻的敵人。
可以說,南京捍衛戰沒打勝,主要就是東南軍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裝甲反擊力量。
比如在爭奪句容市的戰鬥中,如果東南軍有一支像第三十九集團軍那樣的主力部隊,結果肯定會不一樣。守住了句容市,東南軍就能守住外圍防線,不用從祿口國際機場撤退,也就不會那麼快退守市區。
在北方戰場上,東北軍明顯比東南軍更有優勢,羅耀武手裡有兩支裝甲反擊力量。
如果有需要的話,羅耀武甚至能將第二十六集團軍、第二十七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的裝甲力量集中起來使用,從而獲得第三支裝甲反擊力量。
當然,這並不是說東北軍沒有問題。
“主要還是缺乏主力部隊。”陳必時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東北軍的最大問題。“雖然從規模上看,東北軍有七個主力集團軍,滿編的話有三十五萬人,再加上幾個具有主力集團軍戰鬥力的新編集團軍,總共大概有六十萬人左右。但是京津地區的外圍防線大約一千公里,防禦縱深在一百到五十公里之間,依照每公里部署一個營計算,至少需要一千個營,算上預備隊的話,則需要一千五百個營,幾乎等於所有主力部隊的總和。問題是,東北軍的編制並不健全,就算人員夠了,裝備也不夠,戰鬥力肯定有嚴重欠缺。在主戰裝備只能滿足三個主力集團軍的情況下,人員數量至少得翻倍,才能確保防線不失。”
“人員應該不成問題。”羅耀武稍微停頓了一下,“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還能動員上百萬官兵,僅民兵部隊就能動員數十萬人,加上臨時動員的民眾,肯定能夠湊齊這個數。主要問題還是裝備欠缺,沒有足夠的主戰裝備,人員再多也沒用。”
“那就只能調整防禦部署,採用新的防禦戰術。”
“什麼戰術?”羅耀武問了一句。
“東南軍在南京捍衛戰中總結出來的戰術。”陳必時回答得非常乾脆。“雖然東南軍沒能守住南京,但是很多戰術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增強地下防禦能力,充分利用城市內的高大建築物。與東南軍相比,東北軍有很多優勢,比如東北軍至少能夠湊出幾支像樣的裝甲反擊部隊。只要能夠合理應用這些作戰力量,再加上以城市為依託的防禦陣地,肯定能夠取得更好的結果。只不過,即便如此,東北軍的兵力仍然不太充足,畢竟北京與天津的城區範圍都要比南京大得多。”
羅耀武點了點頭,承認了這個問題。
“現在動員了多少民兵,以及多少民眾?”
“民兵的總規模在一百五十萬以上,而且還可以動員出這麼多民兵。戰鬥力都不錯,現在的民兵中,絕大部分都是跟隨東北軍從東北戰場上撤回來的,參與過東北戰場上的作戰行動,為主力部隊提供了有力支援,很多還上過戰場,有過實戰經驗,與正規軍的配合也比較到位。新動員的民兵正在接受培訓,我讓黎衛東負責這件事情,安排了幾千名教官,在各個地區就地培訓。相對而言,新動員的民兵在戰鬥素質上差了一些,不過士氣不成問題,積極性也很高。”
陳必時點了點頭,等著羅耀武說下去。
“民眾方面,沒法子統計出確切數字,主要是很多民眾只參與防禦建設工作,並沒有隨同軍隊執行作戰任務。依照我的估計,從九月初開始,每天參與建設工作的民眾都在兩百萬人以上。”
“現在城區裡還有多少人?”
羅耀武愣了一下,這個問題他可不清楚。
“北京大概還有五百萬人,天津有三百萬人,另外在河北廊坊與鄰近幾個市縣,大概還有兩百萬到三百萬人,主要都是青壯年勞動力,以男性為主,也有不少女性,其他市民都依照計劃疏散到偏遠地區去了。”劉誠志回答了陳必時提出的問題。“在遷都之後,就有兩百多萬人去了大西南。”
“這麼多?”陳必時立即皺起了眉頭。
“全是中央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家屬,另外還有一些外地駐京辦的工作人員,其餘的就是外國使館人員。反正走得不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