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5部分,梟雄在亂世,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希望美國獲得最大好處的國家,比如俄羅斯。
在臺灣當局發表宣告之後,俄羅斯總統就公開表示,中國當局應該冷靜下來,透過談判解決紛爭,並且表示願意為中國的和平談判提供協助。
毫無疑問,臺灣當局這種比較出格的做法,讓美國政府非常尷尬。
只不過,美國人最為務實,也最為精明。氣憤之後,美國當局立即認識到,臺灣當局的舉措對美國有所協助。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美國當局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體面的退出戰爭,而不是協助臺灣當局佔領整個中國大陸。
第三次南京會戰,讓美軍嚐到了苦頭。
到會戰結束的時候,美軍在遠東戰場上的陣亡官兵總數已經超過二十萬,大大超出了美國當局最初的估計,甚至比修訂後的戰爭傷亡數字還要多得多。要知道,在決定插手臺海戰爭的時候,美國只打算付出二十萬條生命,而且只在大規模戰爭中犧牲十萬人,另外十萬人是留著對付游擊隊的。
照此速度發展下去,等到美國撤兵的時候,恐怕將有四十萬美國大兵留在遠東。
當然,以美國國內的情況,不會等傷亡達到四十萬,美國當局就得考慮撤軍。
要知道,巨大的傷亡,已經對美國社會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在冷靜下來之後,很多美國人都意識到,繼續打下去,美國所能獲得的好處將寥寥無幾,付出的代價卻在急劇上升。
雖然美國國內還沒有爆發反戰浪潮,但是民間的反戰示威活動已經開始了。
別的不說,由陣亡將士家屬組成的“母親反戰團”就一直守在白宮外面,每天都在向白宮施壓,要求總統從中國撤兵。
奧康納再厲害,也不敢與選民對著幹。
再說了,中期選舉臨近,之前積極支援戰爭行動的共和黨正在利用美軍作戰不力、傷亡過大做文章,意圖控制國會兩院。如果奧康納無法處理好這個問題,那麼在中期大選中,民主黨肯定會全面戰敗。
正是如此,在二零一四年初,奧康納才會在參加ABC電視臺的脫口秀節目的時候,以非正式的方式表示,美國當局將在取得了重大勝利之後,考慮從中國撤兵。雖然奧康納沒有說明什麼才是“重大勝利”,但是在美國民眾看來,打下南京與北京,就是重大勝利,因此美軍將在這個時候撤兵。
這個時候,臺灣當局主動站出來,並且伸出了橄欖枝,顯然是在幫美國。
受此影響,十一月十一日,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就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提到,美國支援在中國成立一個聯合政權,並且歡迎中國的各方力量參與該政權,最終以談判協商的方式結束中國內戰。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號。
從戰爭定義上就看得出來,美國確實想撤兵了。
當初,美國宣佈出兵中國的理由,就是協助臺灣當局恢復正統。如此一來,美軍與日軍都是臺灣當局的援軍。也就是說,中國的戰爭,實際上是臺灣當局與大陸當局的內戰,而美國只是在協助臺灣當局平息內戰。
這樣一來,美國從中國撤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
換句話說,美國當局為今後撤兵留下了臺階。
美國當局這一表態,使得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當然,絕大部分國家肯定會支援美國的態度,畢竟中國的戰爭,已經對世界經濟、以及幾乎所有國家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雖然在戰爭初期,很多國家都從中獲益,畢竟對處於危機中的全球經濟來說,一場能夠消耗掉所有過剩物資的戰爭,能夠讓更多的工廠開工,也就能夠讓更多的工人找到工作,從而拉動消費,振興市場。但是隨著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負面影響也就越來越突出,特別是中國經濟停轉之後,很多國家都被牽連了進來。
比如,澳大利亞與巴西就有苦難言,因為在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每年都要從澳大利亞與巴西進口數千億美元的礦石,為這兩個國家提供數百萬個就業崗位,為礦產企業提供數百億美元的利潤。受戰爭影響,中國不再從澳大利亞與巴西進口礦石,而且美國也不會讓澳大利亞與巴西向中國出口礦石,兩國經濟自然是雪上加霜,一蹶不振。
事實上,就連一些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比如俄羅斯,也受到了衝擊。
沒有了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俄羅斯的物價指數在戰爭期間升高了近一倍,使得大部分俄羅斯平民的生活陷入困境。在東北淪陷之後,中國就不再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俄羅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