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部分,劉伯承傳,保時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瘢褐性��拔鞅鼻��10月至11月上半月,仍然處在鉗制地位。侍華東兩戰役勝利完成後,就可放手大打,那時形勢即將大變,故8月30日蔣介石說“今後三個月如不能在長江黃河間開啟一局面,則非垮不可”。中原區所對付的敵人即為白崇禧的第十二兵團、第三兵團與第十四兵團。以上這兩段話,清晰地勾勒出全國基本的敵我態勢和中原戰局,雖然這時關於淮海戰役的概念還是比較狹小的,但他已經預見到“放手大打”的趨勢,同時清醒地認識到目前中原野戰軍”仍處在鉗制地位”。為了配合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他與陳毅、李達等當即作了相應的部署,命令第二縱隊及桐柏、江漢軍區主力,在平漢路武勝關以南發起攻擊,採取耗散敵人的方針,牽制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和第三兵團,防止其突然東調徐淮地區;令第一、三、四、六、九縱隊等,在方城、葉縣地區集結休整,以待戰局的發展。
劉伯承一貫具有極強的全域性觀念,只要對全國戰局有利,他就勇於主動承擔艱鉅困難的任務。這時他鼓勵部屬任勞任怨,積極作戰,最大限度地把敵人吸引在自己周圍,就是為了給華東野戰軍和其他戰略區創造殲敵的有利條件。他最痛恨那種“你來我不來,腰來腿不來”的不顧大局的行為,一經發現,總是給予嚴厲的批評,使大家引以為戒。為了配合華東野戰軍作戰,他提出中原部隊要“牽制西面,保障東面”。
第二縱隊等部在平漢路南段的積極破襲,激怒了白崇禧,他獲悉華東野戰軍正在魯南休整,鄂豫地區僅剩下中原野戰軍,以為有機可乘。於是在10月上旬集結了黃維第十二兵團和張淦第三兵團,浩浩蕩蕩殺奔豫西,企圖尋找中原野戰軍主力決戰。這正中劉伯承的下懷。他立即與陳毅、李達等採取“南北分兵、拖散敵人、尋機殲敵”的方針,以第六縱隊加入鉗制部隊,與第二縱隊及桐柏、江漢軍區主力,陝南第十二旅等,偽裝成主力,且戰且走,將張塗兵團拉入大洪山區,把黃維兵團抑留於桐柏山區,使兩敵遠離交通要道,不能順利東調,以利華東野戰軍在東面作戰,主力則繼續停留在禹縣、襄城、葉縣地區待機。
10月7日,劉伯承偕同陳毅、李達由中原軍區駐地方城縣獨樹鎮,乘車來到第四縱隊駐地方城縣竹園莊,參加該縱隊團以上幹部會議。會議開始,他手持花名冊一一點名,幹部們見狀十分詫異,不禁交頭接耳,悄聲議論。
他嚴肅地說:列隊、點名是軍隊最基本的課目,連這樣的課目也感到驚奇,說明我們的頭腦裡一點沒有正規化的觀念。我們很快就要在中原放手大打,形勢的發展對部隊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那種稀稀拉拉、各自為政的遊擊習氣,再也不允許存在下去了。大兵團作戰,更要有嚴格的組織性、紀律性,今天首先從到會的團以上幹部做起,以此帶動部隊的管理教育。然後,他又強調指出:幹部首先應學習戰術,總結經驗,教育部隊,藉以提高戰鬥力。其次在戰鬥組織方面,相關幹部一定要偵察敵情、地形,不能盲目蠻幹,以致處置錯誤。這一席正顏厲色的話,使與會的幹部們覺得,大戰即將來臨,確實有必要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提高一步,跟上形勢的發展。第四縱隊司令員陳賡,立即表示擁護劉伯承的講話,要堅決把部隊整頓好,隨時準備執行艱鉅的任務。
下午,與會人員參觀第四縱隊的軍事演習。當戰士們準確熟練地完成拋射炸藥包、登城、架設浮橋等一連串的動作時,劉伯承、陳毅同大家一起報以熱烈的掌聲。陳毅連聲稱讚說:就是要練成這麼個樣子。每一個部隊,既要能以多打少,又要能以少打多;不但要善於攻擊,而且要善於防守。次日,劉伯承、陳毅、李達又驅車趕往第一縱隊駐地,檢查了該部的訓練情況,與楊勇、蘇振華商談了備戰工作。可見,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轉到了大戰前夕的實際準備。
這時候,東北遼瀋戰役自9月12日發起後,進展順利,已切斷了北寧路,孤立了錦州。蔣介石唯恐東北有失,正穿梭般往返於南京、北平、瀋陽之間。希冀拿出新的辦法,以挽救錦州、長春的危局。不料,徐州“剿總”連連告急,叫嚷“徐州會戰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蔣介石急上加急,迫於無奈,只得命令駐守鄭州的孫元良兵團東開徐州宿縣地區,加強津浦路徐州蚌埠間的守備。實際上是想集中兵力,固守徐州、浦口間的津浦路,以拱衛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
為了破壞敵人的集結計劃,保證淮海戰役開戰成功,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一面令華東野戰軍從容準備,待時機成熟再行發動攻擊;一面令中原野戰軍主力攻擊鄭州、威逼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