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孔門弟子畫像

講到這裡,來一串總評。 同時可看出孔子說話的藝術。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問。 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這個人,我們前面介紹過,是魯國一位大夫,當時的當政者,向孔子徵詢人才——要他介紹學生。 因為孔子學問的最高境界是仁。 所以他先就孔子學生中最出名的幾人問起,問他們有沒有學養到“仁”的最高境界。

240

公冶長第五72

首先他問子路的學問有沒有達到仁的境界,也就是說是否達到以仁道入世的程度?孔子說:“不知也。”這個“不知也”的意思,我與古人的解釋又不同了。 古人常解釋說,孔子答覆孟武伯,子路不知道仁。 我認為不是這個意思。 孔子說的是一句幽默的答辭,不肯定的話;等於有人來問我們說,你認為你的學生某某的能力,能不能當省主席?我們也許答覆他,這個我不曉得。也許我們的心裡認為這個學生的本事,還超過了這個地位,但口頭上不能這樣吹;也許我們認為這個學生當科員的本事都不夠,也不能說得他太難堪了,否則害他沒有前途、沒有飯吃,我只有說不知道。 所以孔子說“不知道”這句話時,是帶著笑容說的,就是不作肯定答覆,當然語意中隱含了子路還沒有達到仁的境界的意思。 這是我對這個“不知也”含義的看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因為孟武伯的這個問題,得不到結果,沒有聽到肯切的答覆。 所以下面又有“又問”的一層轉折,由此便可自得證明。 因此孟武伯又向孔子追問子路的成就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孔子就具體介紹自己的學生,他說子路如在千乘之國——在春秋戰國時候,是一個大國——“可使治其賦也”

,可以讓他當統帥。“賦”在古代,包括了軍事和賦稅的徵調,乃財、政、經,聯合為一的制度。 所以賦有時可以代表三軍統帥中,後勤補給的聯勤總務。 所謂千乘之國,上古是車戰時代,四匹馬拖一輛車叫一乘,車上是兵員、戰備、武器,千乘之國是最大的國家。 他說子路是大將之才,前後方都可由他統領。 至於學問修養是否已到仁的境界,這一點,在孔子的標準上來說,是很難透過的。

241

822論 語 別 裁

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樣?在《八佾》篇中曾提到過冉求,是在魯國的權門季孫家當家臣的,等於說他有行政的長才,所以孔子答覆孟武伯就冉求是最好的行政首長。 以現在的官制來說,當一個相當於省主席的行政首長是沒有問題,而且足以勝任愉快。“千室之邑”的千室,不能和現在比,像臺北市有百多萬人口,但是古代的“千室之邑”已經了不起,是很大的地方。“百乘之家”

是古代宗法社會制度中的大家族,等於一個大的地方政治單位。 冉求可以當這樣的地方官,至於學問上也還沒有達到仁的境界。孟武伯又問到一個人說:“赤也何如?”

赤是孔子的學生,姓公西,字子華,少孔子四十二歲。 孔子說,你問到公西華,他穿起禮服,儀態非常好,學問也過得去,有外國的首長、大使來,他是最好的外交官。“束帶立於朝”

,我國古代衣服都捆腰帶,所謂錦袍玉帶,就是說衣冠楚楚、風度翩翩。 現在外國的禮服也捆了腰帶。 雖然在外交應對上是上乘之選,但是談到學問、修養,也還是沒有達到仁的境界。我們從這一節,看到孔子對於“仁”的要求,嚴格到這個程度,幾乎沒有一個學生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學問真正能夠達到“仁”的標準,只有一個顏回,但是不幸短命死矣。後來才傳道給曾參,前面講過:“參乎!

,吾道一以貫之。“是晚年了。 歷史的記載,孔子三千弟子,優等的(賢人)有七十二人,但是見諸《論語》及《史記》所留下來的資料,出名的、有了不起成就的,一二十人而已。 而且,這一二十個人,還是靠孔子宣揚出來的,都是孔子介紹學生,著書立說的也是孔子。 我們怎麼知道顏回?顏回沒有寫過一篇文章,沒有

242

公冶長第五92

作過一首詩,也沒有寫過一個字留下來,我們怎麼知道他的學問到了什麼程度?

都是他的老師說他如何好、如何了不起。武才方面,子路可以當元帥,但他沒有像後來的孫子,還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錯逢冤家

九米

和赤井一起被車創後

波波目

曾為梅花醉如泥

漂亮格子

長安歌之天下無殤

巴喬的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