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368
述 而 第 七553
什麼呢?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中國傳統的文化,《詩經》、《書經》、《禮記》等等都是雅言,是上古文化的中心。 也就是說他的思想言行,都是有根據的,足以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記載了孔子這些事情,歸納起來,下面就另起一段: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好龍”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他喜歡龍。 在宮廷裡到處畫的雕的都是龍,結果感動了真龍來現身,卻因此把他嚇死了。 所以當時子張就曾經說過,他不是愛的真龍,而是愛的像龍一樣的東西。 而後人把這個故事,當作浮華不實的比喻。 葉公有一天問子路,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子路沒有答覆他。 子路的不答覆,非常高明,因為站在子路的立場,他實在不便說什麼。 同時孔子這樣偉大的人,真的教人不知從何說起,就是說了,葉公也未必能瞭解孔子。 但是,葉公走了以後,子貢就進去報告老師,孔子說你何不告訴他,我是一個為了發憤求學問,常常窮得沒飯吃,連自己肚子餓了,都無所感覺,而忘了人是必須吃飯的那種人;當學問上有所獲益,就快樂得忘記了憂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脅。孔子這種為學的精神,也是我們要效法的地方。 孔子的人生修養,是永遠年輕的,所以他的學問道德,能“苟日新,
369
653論 語 別 裁
日日新,又日新。“永遠是進步的,隨時有新的境界。
進步和退步
下面接著引用孔子的話。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個文字很簡單,我們一看就懂了。 如果以現在的觀念來說,就是孔子告訴學生或朋友們,我並不是生來的天才,是愛好傳統,靠勤敏而求得的學問。 生來便能自知的天才真有嗎?那是一個問題。 我們古史記載,如黃帝,如堯,都有生知的天才,不過後人並不相信。有一種天才是生而知之的。如唐代的白居易,生下來還是嬰兒,抱在奶媽懷裡,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認識“無”字,屢次試驗他,拿一本書叫他一指,都是指到“無”字。 這種生而知之的事,照中國古代的看法,有很多人都很相信。 因此蘇東坡說:“書到今生讀已遲”。
這意思就是說,人的天分、智慧,大多是由前生帶來的。這就牽涉到現代科學正在研究的天才問題。所謂天才兒童,究竟是由血統遺傳來的?或者由另外一個未知的因素來的?或者是後天發展而來的?天才們往往特別愛好某些什麼。 如果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就不大會了解,如果去注意,就會發現很多資料。 有人天生下來,就懂某一種東西,這是非常奇怪的。至於報紙上常報道的,某個孩子數學方面有驚人的表現,或某一方面有非凡的天賦,這還不算是真正的天才。 另外確
370
述 而 第 七753
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如古書中說黃帝生而神靈。 依現在的觀念而言,都說是歷史上捧人的假話。 如果站在教育或心靈學的立場研究起來,的確有天才,世界上充滿了這些人,不過現代一般人不大注意這種事。 孔子在這裡講的,是走平實的路子。他說,我不是生來的天才。“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個敏字就是敏捷,包括了聰明與努力。 好古是喜歡追求傳統的東西。講到好古,在這裡可以注意一下,中國人在近幾十年以前的幾千年當中,觀念上都認為今不如古。 在歷史上許多地方,都引證古人的事例,充滿了對古人的讚美。 而近世紀的觀念,引進了西方文化。 從十六七世紀以後,西方文化有一大轉變,認為古不如今,越到後來,越推翻了前代,今天很可能是錯的,明天會更好,這就涉及到哲學上的一個問題了。究竟人類文化是進步,還是退步呢?照中國的,東方的看法是今不如古,人類歷史文化是退化,沒有進步。 照目前西方文化的看法,是古不如今,古代永遠是落伍的,新的永遠是進步的。 這兩種相反的看法,便在哲學思想上形成了一個問題。我們對此應先有一基本的認識。 究竟什麼叫進步?什麼叫退步?須要先下一個定義。 如果把中外古今的文化研究下來,就會得到一個結論。 譬如說,現在整個時代,是科學文明的時代。 十六世紀以後,西方科學文明刺激了工商業的發達、社會經濟的繁榮。而工商業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又回過來刺激了科學文明的進步,形成一種迴圈性的刺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