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2論 語 別 裁
民,不是真農民。 中國知識分子與特殊社會一結合,社會就會亂。 但是這種特殊社會非常講仁義之道。 這種特殊社會包括孔子、墨子、遊俠三種思想的結合,在中國文化中根深蒂固,力量很大,但是他們凡事是訴諸情感的。 所以我們要看清楚他們所打擊的,就是我們固有的好東西。 至於應該如何去發揚光大,這是另一個問題。所以有子說,一個人有真性情,就不會犯上作亂,不好犯上而好作亂的,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人有分寸、有限度。因此,大家要知道學問的根本是什麼呢?
“君子務本”。
文學好,知識淵博,那是枝節的,學問之道在自己作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內心的修養。 所以“本立而道生”
,學問的根本,在培養這個孝悌,孝悌不是教條。 換句話說,培養人性光輝的愛,“至愛”
、“至情”的這一面,所謂“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他說這個是“人”的本。 至於什麼是“仁”
,下面有一專篇,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它。這個“仁”
,就是孔子做學問的最高目的。
花 言 巧 語
有子的話講完了,接下來就是: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6
學 而 第 一32
什麼是“巧言”?現在的話是會吹、會蓋。 孔子說有些人很會蓋,講仁講義比任何人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卻不腳踏實地。“令色”是態度上好像很仁義,但是假的,這些與學問都不相干。“鮮矣仁”
——很少真能做到“仁”
這個學問的境界,因為那是假的。 我們從電視中就看得到,那個小丑表演的角色,動作一出來,就表示“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鮮矣仁”
,我經常也跟同學們講,作領導人第一個修養是容忍。 有的人不一定像小丑那樣的“巧言令色”
,但每個人都喜歡戴高帽子,人若能真正修養到戴高帽子感覺不舒服,而人家罵我,也和平常一樣,這太不容易。 所以知道了自己的缺點和大家的缺點,待人的時候,不一定看到表面化的“巧言令色”。
大家經驗中體會到,當你在上面指揮時,覺得那種味道很好;但是這中間很陷人、很迷人,那就要警惕自己。 你說素來不要名、不要錢,只講學同,就有人來跟你談學問。 要注意,“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他那個學問是拿來作工具的,所以除了要懂“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個道理以外,相反的,我們作學問要踏實,不能“巧言令色”。
三 面 鏡 子
下面講要怎樣作學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7
42論 語 別 裁
曾子為孔子的學生,名參,少孔子四十六歲。 由這一點我們看到,孔子回到魯國講學傳道的時候,都是培養年輕的一代,同我們的心情一樣,怕自己死了以後,這個命脈,這個根本失傳了。 和我們現在一樣,對於年輕學生,拚命講給他們聽,好辦一個交代。曾子在當時孔子的學生中比較魯,魯就是拙一點,其實並不是笨,只是人比較老實,不太說話,後來謫傳孔門道統。他著《大學》,孔子的孫子子思著《中庸》,也是跟他學的,所以現在一般人拿《大學》、《中庸》,代表了孔子思想,我們千萬不要這樣跟著搞錯了。《大學》是曾子作的,原來是《禮記》裡的一篇,後來到唐宋的時候,才把它拉出來,變成了四書之一。 所以把《大學》、《中庸》思想,就認為是孔子的思想,是不大妥當的,這僅是孔子思想的演變。 孟子是子思的學生,孔子三傳的弟子,這時已經到了戰國時代。 孟子的思想又與孔子的思想有些出入,孔子溫文儒雅、修養極高;孟老夫子,有時好像捲起袖子伸出拳頭,有點俠氣,也有一談就使氣的味道,和他們所處的時代有關。 這也代表了時代和文化思想的演變。曾子說,我這個人做學問很簡單,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 要注意的,他做的是什麼學問?
“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實?什麼是“忠”
,古代與後世解釋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謂的“忠”是指對事對人無不盡心的
38
學 而 第 一52
態度——對任何一件事要盡心地做,這叫做“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