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犯罪心理檔案1,使勁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由於屍體毀壞嚴重,無法得出準確結論。毒理檢測顯示,無中毒跡象,促性腺檢測顯示,無懷孕跡象。

屍體碎塊達數百塊之多,被棄於本市的四個地點,切割相對整齊。除子宮生殖器部位,其餘內臟無缺失;骨骼四肢部分,缺少骨盆以及一根手指。頭顱以及內臟和皮肉均有高溫燙過跡象。兇手拋屍時,將死者衣物和內臟疊放整齊所有證物中,除在一裝屍塊的旅行包內發現火藥殘留物外,未發現指紋、毛髮、血液、精液等與兇手有關的資訊。

確認性別後,警方首先在失蹤報案中尋找屍源,無果後遂在J市日報上刊登啟事。當日下午,一干自稱是本市“古都大學”的師生前來認屍。

經辨認確認,死者為“古都大學”中文系一年級學生,名為尹愛君。

尹愛君,20歲,本省Q市人。1996年1月9日傍晚,因同宿舍學生違規使用電熱爐,她身為舍長受到牽連遭到處罰,在鋪好床鋪負氣外出後失蹤。尹愛君最後出現地點為,古都大學北門所在路段——河口路與青鳥路的交叉路口;失蹤當日身穿紅色棉外套,藍色牛仔褲此案被S省公安廳列為一號重案,有關方面要求限期破案,J市警方集精英警員成立名為“1·18碎屍案”的專案組,全市所有警力均參與此案偵辦。

圍繞第一拋屍現場,警方先是圈定周圍三公里處、後擴大到五公里處,作為碎屍現場的排查範圍。持續排查過數百所民居以及幾千名嫌疑人,單就“古都大學”校內的排查就長達三月之久,但種種努力並未為此案帶來光明。

一年之後,專案組宣佈解散,三年後,案子轉到古樓區分局積案組,至此,圍繞該案的調查實質上已經結束,雖說多年來偶有零星線索出現,但多經不起推敲,此案便一直未重新開啟過。

時光荏苒,歲月交替,新人換舊人,當年“1·18碎屍案”的專案組成員,也經歷著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他們有的退休了,有的不做警察了,有的高升了,有的仍做著默默無聞的小刑警,但他們從未忘記那個雪白血紅的清晨,那個穿著紅色外套的女大學生,“1·18碎屍案”已經在他們人生中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當然,作為從事刑偵工作多年、經驗豐富的他們,心裡也很清楚,通常“黃金破案時間”其實只有短短的72小時,何況這麼多年過去了,恐怕“1·18碎屍案”的真相將永遠沉入海底泥沙之中了,兇手也會永遠地消失。

然而,時隔16年,在被瑪雅人預言為“世界末年”的2012年,J市又發生一起碎屍血案。

詭異的是,該起案件被害人同樣被分屍,屍體碎塊也達數百塊,刀工精細,拋屍地點與“1·18碎屍案”絲毫不差,甚至第一個目擊碎屍殘骸報案的是“同一個環衛工人”。

死者,王莉,女,32歲,本市人,公司會計。於2012年1月1日凌晨1點左右失蹤,失蹤當日身穿紅色羊絨大衣。1月4日早晨5點左右,屍體碎塊被環衛清掃工發現。

此案一出,市局火速成立專案組,命名為“1·4碎屍案”,同時重啟“1·18碎屍案”併案調查。組長為葉曦,由於古樓分局積案組組長付長林強烈要求加入,故任命其為專案組副組長韓印從一堆血淋淋的現場照片中,揀出兩張被害人的生前照。

王莉很漂亮,可以用嫵媚動人來形容,標準的瓜子臉,捲曲的長髮如瀑布般飄散在肩頭,一雙媚眼,風情萬種。

而尹愛君則是個梳著短髮,模樣清秀的女孩,她站在古都大學的牌子下面,衝著鏡頭靦腆微笑,這可能是她入學第一天的留念照,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憧憬。但是就在留影的三個多月後,花季少女便化作一縷塵煙,永遠離開了這個剛剛開啟美好未來的世界,留給世人一個至今也無法解開的懸念。

“愛君,我能讓你瞑目嗎?”韓印忍不住一陣難過。

第二章 拋屍現場

落日黃昏。

灰色大街,一眼望不到盡頭,矗立街邊的路牌上寫著路的名稱“青鳥路”,白底黑字,莊嚴肅穆,彷彿指引著地獄的方向。女孩孤獨的身影,漫步在靜謐街頭,痴迷在自己的心事裡,夕陽餘暉如追光燈般追逐著她的背影,身上的紅色外套在金黃色光束映照下,豔如鮮血。

也許感受到韓印的關注,她俏皮地站上路基,伸出雙臂如行走在平衡木上。她不時回頭衝韓印招手,韓印看不清她的樣子,只覺得那會是一張賽過群芳的面容。

一陣猛風吹過,女孩失去了平衡,身子突然歪向街道內側,一輛高速疾駛的卡車正好駛來,迎面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