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一個真實的希拉里,月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婚後搬到密歇根湖附近芝加哥林肯公園區的一棟公寓裡,隨後他又應徵入伍,加入以拳王吉恩·滕尼命名的一項海軍專門計劃併成為海軍士官,負責訓練數千名年輕水兵,為他們出海做準備。
戰後,休在芝加哥大環的商品市場裡開了家專賣窗簾布的小公司,1950年,當時希拉里3歲,弟弟休尚在襁褓之中時又舉家搬遷至芝加哥市郊帕克裡奇。休之所以選擇帕克裡奇,首先便是因為這裡的公立學校好,他堅定不移地要讓自己的孩子們接受最好的教育。
希拉里繼承了父親這種堅毅、果敢的品質。她明確自我目標的時間比大多數同齡女孩子早得多。“當我們大家都忙著搞清許多人的個性時,她卻總是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以及她前進的目標信心十足,”埃布林說,“這點她像她父親。他對自己的信仰總是堅定不移。希拉里做事全力以赴的品質大多來自她父親。”
休總是希望希拉里不要滿於現狀,而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每當希拉里從學校帶著好成績回家時,他總是會粗心粗氣地說:“你上的準是一所很稀鬆平常的學校。”
父親、母親給予希拉里的還遠遠不止這些,其中更重要的影響為她今後成為第一夫人,競選參議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章 愛幻想的芝加哥郊區女孩二、這屋裡不要膽小鬼
休是個無法忍受揮霍浪費的人,這與每一個經歷過大蕭條的人一樣,因為他們永遠無法消除對於貧窮的恐懼心理,因而休在對待金錢問題上簡直可以稱為錙銖必較,並且嚴格把這種觀念灌輸給三個孩子。
據希拉里回憶,如果她和兩個弟弟刷完牙忘了旋緊牙膏蓋子,他會把蓋子丟到窗外,讓希拉里三個人去外面找,即使下雪天也不能“倖免於難”,他希望以此提醒孩子們絕不能浪費。當希拉里長大成家,並貴為第一夫人的時候,她依然保持著把沒吃完的東西重新放回原處的習慣。
父親讓希拉里學會節儉,母親則讓她懂事強悍。
希拉里一家搬到帕克裡奇不久,多蘿西便發現自己的女兒不愛出去玩,有時還哭著回家,訴說街對面的奧卡拉漢家的小女兒蘇絲欺負她。
蘇絲是個個性粗魯、缺乏教養、愛動手動腳的女孩,除此之外,或許她還嫉妒希拉里那雙又黑又大的眼睛。
作為剛搬到一個新地方又只有4歲的希拉里不知道該怎樣處理這件事,她的懦弱成了蘇絲隨時都可以欺負她的原因。蘇絲在沒有朋友的時候便拿打她開心,而她,即使涕淚縱橫,也止不住蘇絲的暴行。
多蘿西開始細心觀察女兒的行為,有一次她看見希拉里跑進花園和蘇絲一起玩,然後蘇絲給了她一巴掌,她哭起來。
希拉里跑到母親身邊尋求庇護,但一向和顏悅色的母親不但沒有給予年幼的女兒以愛撫,反而厲聲地對小希拉里說:“回去,若蘇絲打你,我允許你回擊,你得學會保護自己,這屋裡不要膽小鬼。”她下決心要培養起小希拉里的勇敢無畏。
希拉里又跌跌撞撞地衝出門去。
一群幸災樂禍的男孩和愛掄拳頭的蘇絲圍了上來。兩人對峙著,突然,希拉里揮起小拳頭,用吃奶的力氣重重地擊過去。蘇絲後退幾步,倒在了地上。
她的反抗使在場的男孩們全都張大嘴巴,用不可思議又帶著欽佩的目光看著希拉里。希拉里得意洋洋地告訴母親:“我現在能同男孩子較量了!”她弟弟託尼說:“我姐姐冷酷無情。人們對她的許多說法都是名副其實的。”另一個弟弟休對《華盛頓郵報》記者補充說:“但那只是一個方面,那是她幹工作時的面孔,你知道,就像你在橄欖球比賽時的比賽面孔一樣。”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勝利,在以後的歲月中希拉里取得過各種勝利,遠比這一次輝煌。
但這又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希拉里人格的塑造由此開始———如果沒有這一次,希拉里也許便不會成為今天的希拉里,克林頓和美國的歷史就要重寫了。
這大概就是希拉里無所畏懼的原因。她不懼怕學校,不懼怕任何事情。
第二章 愛幻想的芝加哥郊區女孩三、田園詩般的童年
20世紀50年代初期,伊利諾伊州帕克裡奇是許多家長嚮往和孩子喜歡居住的地方。那裡有出色的學校,綠樹成陰的街道,給石雕街道標記照明的煤氣燈式的路燈,以及各種大小不一的適合於安家的住宅。這個城鎮還以住宅區中心建有諸如匹克威克劇場這樣一些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而自豪。
希拉里一家於1950年搬到帕克裡奇居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