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部分,唐師,溫暖寒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淚縱橫,特別是契苾何力這位老將軍,早在吐谷渾戰場之時,他就對徐真刮目相看,內心寄託厚望,終覺得徐真並非尋常之輩,有朝一日必定飛黃騰達。

是故對徐真也是照顧有加,二人由是交厚,徐真帶刀入殿,他就已經知道,此子必定是來解圍的了。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徐真的解圍手段居然如此的激進極端,雖是以退為進,然而無論是長孫無忌慕容寒竹,還是新上位的李治,可都一直將徐真視為眼中釘啊!

若李治一個想不開,只需要吐出半個“準”字,長孫無忌就真的要將徐真拖下去殉葬去了!

李治的雙眸之中爆發不可捉摸的異色,他直勾勾地盯著徐真,似乎看到了一個他從未真正瞭解過的人一樣。

第二百二十三章 感業寺外李治受挫

徐真單膝跪於朝堂之上,身前放著卸下來的太宗欽賜刀甲,李治陰晴不定,遲疑未決,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眉頭緊皺,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卻是感激涕零,而滿朝文武一如李治那般,仿似真正開始認識徐真此人。

不可否認,徐真從入伍至今,驍勇果敢,百戰不殆,雖為後進之輩,然一身戰功赫赫,又得二李(李靖和李勣)真傳、李二(李世民)栽培提拔,上柱國的勳號雖然有些沉重,但不得不承認乃名符其實。

這樣一個徐真,確實給人一種有勇無謀的印象,然而今日他以進為退,從中巧妙斡旋,用自己左屯衛大將軍的官職來力挺契苾何力二人,又足見其智慧,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李治繼位之後,十六府衛的大將軍絕大部分都進行了調換,武衛調到了驍衛,監門衛調了金吾衛,千牛衛又調到領軍衛,徹底打亂了兵權的掌控,以致於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想要造反都無法掌控兵馬。

其中只有程知節、尉遲敬德和徐真並未調任,仍舊保持著原先的軍職,程知節乃領飛騎軍將李治從翠微宮護送回來的功臣,而尉遲敬德則死守皇宮,至於徐真則是奉了託孤密詔。

若說李治要削弱其中一人,那麼必是徐真無疑,若換了以前的李治,如今正好趁機削去徐真的官職,讓他當個安樂郡公也就罷了。

可上位之後,李治才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感受到來自於長孫無忌的壓迫,他才明白李世民真正擔心的是什麼。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哪怕他跟徐真過往有多少齟齬,也不得不三思而後行,若削弱了徐真的力量,那就真的沒人擁有足夠的能量,來替他李治制約長孫無忌。

帝王心術,無非平衡二字,李治雖然初初上位,但很快就在朝堂的騷動之中,領悟到這一點。

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也很清楚,徐真前兩日才剛剛掏出太宗的密詔,展示了自己託孤重臣的身份,褚遂良上不得檯面,若徐真再被削,長孫無忌一家獨大,相信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

於是,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事情出現了,那些平素裡對徐真多有嫉恨,口口聲聲要拉扯徐真下臺的文武官員,竟然開始為徐真說情,將徐真過往功績都擺上檯面來,力勸李治留下徐真!

李治又如何看不懂這些大臣們的小心思,只見他冷笑一聲,待朝堂寂靜下來,這才柔聲道:“三位愛卿忠君體國,乃我大唐基石砥柱,又何以輕言殉忠,朕初臨大位,百業待舉,正是需要人手之時,三位愛卿暫且好生修養,今後這朝堂必多有仰仗,徐卿,快快起來吧。”

聽到李治如此一說,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總算是心頭大石落地,徐真謝恩而起,與李治對視一眼,二人眼中意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李治心意已決,雖然拒絕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為太宗殉葬的請求,但對此二人還是不放心,又將他們派遣了出去,只撥付了幾百人,讓兩人領兵到于闐國去,勸降於闐國主伏信入京朝見。

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自是欣然領命。

徐真最終還是再三請辭,卸去了左屯衛大將軍的職務,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李治安心,李治果然眼角閃現不覺的笑意。

從朝堂回來之後,徐真就一直賦閒在家,與閻立德和姜行本李淳風研究秘密大計劃。

要說這姜行本,徐真心裡也是擔憂,蓋因在遼東之時,姜行本隨軍而戰,攻打蓋牟城的時候中了流矢,諸人皆以其不活,聖上更是好生哀傷了一番。

然而劉神威卻跟著徐真的部隊,徐真見狀,慌忙讓劉神威一番搶救,總算是將姜行本給救了下來。

可徐真分明記得,史料上記載,姜行本就是死於蓋牟城一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是處青山

抵制日貨

九黎軒轅錄

沸點123

機遇與抉擇

精靈王

姐不是病貓

天涯人小小

呵呵噠![穿書]

瘋狂熱線

病書生

希望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