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回到明朝當太子,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看來,也是有他的道理和苦衷在啊
“只是,父皇”
“朕知道,朕知道!”短暫的軟弱之後,崇禎又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帝王之姿,他的手半舉在空中,向著朱慈烺道:“你不是有內操兵?派一些在外頭,哨探打聽,一旦賊兵犯境而京師仍然沒有辦法,咱們就走,如何?吾兒放心朕不會叫你困死在城中,朕要叫你當一個太平天子,吾兒才學過人,性子也很象朕,大明天下交給你,朕是很放心的了”“是,兒臣明白了。”此時此刻,朱慈烺也是再沒有話說,他的眼光與崇禎一起,只是看向一片蒼茫的天空,在那裡,並沒有崇禎在幻想的太平盛世,所有的,只是黃沙漫卷,帶來的,只是威嚴肅殺的天地之威!
'
第四十七章 總兵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
大順軍兵鋒已抵居庸關前,相距不到三十里了!
與大明朝野和順軍自己預料的一樣,晉中空虛,大順軍自年後動兵以來,一路順暢,簡直就是勢如破竹!
二月,李自成攻打太原,晉王不肯出家資勞軍,城中軍兵無戰意,初六日城破,巡撫自殺,布政使趙建極等多人被殺,晉王被俘。
二月十六,李自成再次出,這一次的目標就是直薄北京,途中,布了牛金星等人經心炮製的《永昌詔書》大罵朝廷之餘,也叫崇禎審備度已,早早認清形勢,投降尚不失王封。
二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在寧武遇到激烈抵抗,總兵官周遇吉抵死不降,率部眾血戰,寧武一戰,使得闖軍上下極為氣沮,李自成甚至擔心在大同和居庸關也遇到類似的抵抗而萌生退意但就在李自成猶豫之時,大同總兵姜鑲派使者至軍前請降,於是闖軍繼續前行,三月初一到達大同,姜鑲出降,李自成誅除代王,滅其全族,而巡撫衛景璦自殺。初六日,順軍兵鋒抵宣府,同樣也是早就有約定的總兵官王承允郊迎三十里出降,巡撫朱之馮在破口痛罵降官們無恥之後,上吊自殺。
大局如此,而強兵壓境,居庸關的總兵官唐通,監軍太監杜勳兩人卻是絲毫不慌,反正主意是打定了的,等李闖大兵前鋒一至,他們也會學王承允那廝,郊迎三十里,到時候,哥兒倆從大明總兵官和鎮守太監搖身一變,立時就成了新朝的從龍勳貴。
這年頭,再死抱著大明不放的,那就是不可救藥的白痴傻蛋!
打從凌晨時分起,唐通就在東門附近等候訊息,富麗堂皇的總兵官衙門他也呆不住了,哨探催撥夜不收不停的放出去,就在闖軍過來的方向不停的哨探打聽,只要一看到前軍兵鋒旗幟所在,大夥兒就收拾齊整,一起出城投降是正經!
正等的沒奈何時,一個漂亮的中軍帳前軍官一溜小跑的上來,請示道:“伯爺,鎮守杜大使過來了。”
薊鎮總兵唐通在十天前被封授為伯爵,大明因為文官勢力一家獨大,裁抑皇權,也是壓的大兵丘八們不能動彈,打從嘉靖過後到神宗萬曆再到崇禎年間,真正封授的武臣只有立下大功於遼東的遼東總兵官李成梁一人,戚繼光等抗倭名將效力一生,在成祖和仁宣年間必定封侯爵,但在嘉靖和萬曆早年,也就是加了幾個世職承襲罷了。武職官吃虧,也算是由來久矣了!
現在局面不同,皇帝也不再忌憚武官權重了,事實上,崇禎年間綱紀早就不行於天下,武官也早就不聽命令了。
被同一天封爵的寧南伯左良玉、平東伯劉澤清這難兄難弟,就是不守軍紀,橫行不法的代表人物了。
被封為平西伯的吳三桂,因為其父在京,在朝旨嚴下叫他進京勤王之後也是有所動作,但吳三桂藉口寧遠軍民搬動困難,到今天為止,還是在關外慢騰騰的拖時間!
左右就是看風色,看京師風雲變幻的結局罷了!
唐通和關寧兵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松山一役,就是他和吳三桂一起,哥兒倆一跑千多里,身邊除了親信家丁外,軍械部曲丟了個精光,後來收拾殘兵,靜等朝廷處置,而如果朝命是逮捕拿問,那麼他和吳三桂也就不介意再跑一次當然,是往哪兒跑也就不言自明瞭。
到了今天,朝廷才不再勒掯名器,好歹給了他一個定西伯的爵位,唐通雖然已經決定降順,但軍中上下,也是全部改了稱呼。“哦,杜大使來了麼?”
唐通穿著麒麟補服,頭上一頂烏紗,手按在腰間玉帶上,嘴角只是一抹意義不分明的笑容想了想,只是一擺手,道:“請他上來吧。”
若是換了以前,聽說杜勳前來,唐通必定是屁滾尿流的下城,然後遠遠躬身迎接,笑臉相迎,還要告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