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部分,回到明朝當太子,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趕開明軍偵騎的同時,一直藏在後方的大股清軍開始拼命前壓。
一萬三千人左右的戰兵,有馬七千餘匹,騾一千七百餘匹,加上三萬多旗丁跟役和抓來的漢人壯丁輔兵,四萬餘人的大軍一天內就急行了近一百里!
而其中偵騎哨探們是提前出發,並且參與做戰任務,其中走的最遠的距離是二百一十里的超遠距離!
這個距離,已經遠遠超過了明軍可以哨探偵察的範圍,所以清軍根本不怕主力被明軍發覺,從而成功的掩蓋住了戰略意圖。
這個花樣其實也不是頭一回了,在關外大大小小几十次過百次的戰爭中,清軍的經驗十分豐富,不論是攻城戰還是圍城戰,又或是後世聞名的“圍點打援”之類的戰法,對清軍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每種戰法,都是運用成熟,經驗十足的了。
就這種掩藏行跡,主力突然出擊的戰法,前不久還在山海關使用過呢!
為了掩藏形跡,給李自成的主力一次致命的打擊,多爾袞帶著清軍主力,一日之間就急行了二百二十餘里,這個速度,擱在一天走十里二十里的明軍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實力強勁,麾下勁旅是有自己的直屬旗兵,還有多爾袞從八旗中抽出來的兩千精銳,再加上劃月給了一些漢軍,還有淮塔的部下,山東清軍的殘餘,加起來林林總總,湊起了一萬三千人的戰兵直屬,這個數字,在遼東時,經常是要幾旗一起來湊才能湊的起來,這樣的兵力,已經足夠打一次大淩河戰役了!!。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九十九章 會戰(35)
儘管如此,阿巴泰仍然是十分的冷靜與謹慎。
和那些叫囂著立刻南下,把明軍一營一營的打跨,殺掉,再屠盡德州的旗下將領相比,他的年紀最大,戰功最顯著,種種光環套在他的身上,但越是如此,他就越發的持重謹慎。
為將者,可以恃勇衝殺,而為帥者,就必須要考慮全域性。
最少,上天在眷顧著這些幾十年前還在冰天雪地裡苦熬著的通古斯人們,幾十年間,他們誕生了太多的將帥英才,可能是全民皆兵的體制使得這些貴族在少年時就經歷戰火,深知兵兇戰危的道理,同時也是看到父兄的成就來之不易,而自己也在其中不知道吃了多少辛苦,方有今日的強盛兵力!
越是如此,就要善加使用,絕不能魯莽啊!
看著眼前那些誇誇其談,不把明軍看在眼中的後輩們,阿巴泰心中也是若有若無的浮上一絲悲哀。
老輩凋零之後,這些小王八蛋,不是本事真的有他們的嘴皮這麼厲害?
和很多有小聰明的漢官一樣,方大猷可沒有因為阿巴泰的優禮態度而飄飄然。他更不會和那些在北京的感覺良好的同年好友一樣,認為滿洲人都是些頭腦簡單的蠻子,根本只有一把蠻力氣。
就和méng古人一樣,打天下他們還行,治天下,非得倚重漢人不可。
開國之初這會子,大夥兒就小心點,再過幾十年,還不就又是漢人讀書人的天下?皇明太祖那是多厲害的人物,治天下還不是要倚靠讀書人?
méng古人是不信邪,忽必烈往文廟射了大成至聖先師一箭,可後來怎麼著?méng元連一百年的天下也沒坐成,灰溜溜的就回草原去啃沙子去了!
這滿洲人要想坐穩龍庭,也非得靠大明計程車大夫不可!
方大猷可沒有這麼強烈的自信,最近這半個月來,京師風聲頗惡,周鍾固然是過街圭鼠,但九王的意思十分曖昧,到底是維持現狀,還是真的要官民百姓都剃髮易服?
一旦是後者方大猷感覺渾身一陣惡寒,身上也是一陣軟弱。
投降沒什麼,二臣也沒有什麼,這頭髮衣冠要改,一時半會的,可還真是接妥不了。
但抗拒的話,簡直是想也不敢想。
滿洲人可沒想象的那樣愚蠢!
他們不僅不蠢,還十分精明,權術鬥爭也是玩了幾十年了,不比關內的明朝低端,甚至,在很多事上,這個新興的政權更加狠辣,果決!
就是這阿巴泰,母妃是庶妃,在努爾哈赤時代很長時間連貝子都不是。後來就緊跟皇太極,在鬥翻莽古爾泰的事上,阿巴泰就上竄下跳給老八出了很大的力。
結果莽古爾泰的正藍旗七成給了豪格,三成牛錄給了阿巴泰。
阿巴泰在天聰年間戰功突然飆升,為的什麼?還不就是手中苒實力副加了。
後來皇太極一死,阿巴泰立刻攀上了阿濟格這條線,天聰晚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