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部分,回到明朝當太子,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莫可止遏。明所恃者惟祖大壽之兵,並錦州、松山之兵,及洪承疇所領各省援兵耳。今畢敗亡已盡,即有召募新兵,亦僅可充數,安能拒戰?明之將卒,豈但不能敵我,反自行剽掠,自殘人民,行賂朝臣,詐為已功;朝臣專尚奸讒,蔽主耳目,私相賄賂,罰及無罪,賞及無功,以此觀之,明之亡之昭然矣”
這一段話極常,倒也虧范文程背的極熟,長篇大論,幾乎就是滾滾而下,絲毫沒有猶豫打結的時候,可以說,皇太極的話,以局外人,而且也是一個大國君主的身份,在松山之役後打跨了明朝所有的精銳之後,在相當高的高度,總結了明朝所有必亡的弊端除了後世在制度和一些深層次上的總結皇太極看不到,也不可能看到之外,在以當時人所能分析出來的一切制度和軍事上的原因,皇太極也是看的非常清楚和明白。
後人常說,清得天下有僥倖之處,因為清統治者可能自己也沒想到奪取天下。但僅從皇太極的這一段話,還有多爾袞聽到李自成攻打北京後的決絕反應就能得出一個鮮明的結論:清之入關是歷史的必然,就算沒有吳三桂的投降,清軍也一定會入關,而且會以奪取天下的姿態,一戰定鼎,歷史,根本就不會因為一個人或是某一個微小的事件而產生決定性的變化,它將是一個個微小事件的集合,以小推大,以量變轉質變罷了。
在場的所有諸王大臣,聽到范文程背出皇太極的這一段話之後,當即也均是凜然,數百人一起看向多爾袞在場的人,最少也得是一個出身世家的梅勒章京,在這一塊土地上,都是權重一方的大人物,當著皇帝的面,又有數百諸王貝勒王大臣,多爾袞要宣示什麼,已經是不言自明瞭
“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多爾袞擲地有聲的道:“範學士日前上了章程,說是:竊惟成大業以垂休萬世者此時,失機會而貽悔將來者亦此時我以為,十分有道理,所以,今日在此,決定誓師南下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成敗之判,在此一舉今著欽天監在四月初擇一善日,本王將率滿洲、蒙古兵、索倫等各部壯丁及漢軍、恭順等三王、續順公等兵,到時候全族南下,與明之流寇爭奪天下此去,與往次打草谷不同,有抗拒者必加誅戮,不屠人民,不焚房舍,不掠財物,軍民秋毫無犯入兵線路,由薊鎮、密雲破邊牆而入,直薄北京”
這些話,有很多也是流傳出來,在場的人事前就知道,但在這種場合,看到多爾袞以決絕之姿誓師南伐,不僅滿洲舉族,連所有的蒙古和漢軍兵馬也是全部帶上,歷次舉兵,從來沒有動員過這麼多的軍隊,可想而知,這是一次決定八旗和滿洲命運的大決戰
一想至此,什麼門戶之見,諸王參商異同,此時都是拋諸腦後,各人都是呼吸沉重,面色緊張,又都是覺得血脈賁張,恨不得發聲狂吼。
多爾袞見此,也是哈哈大笑,只道:“自本朝太祖皇帝以十三副甲起兵,不承望還有今日?本朝也有奪取明朝江山的一天?你們說盛京好還是北京好,你們要不要更多的包衣奴才,要不要奪得全天下,從此不再擔心明朝興師來伐?成或不成,就是在這一次,我大清,一定要掩有天下”。
第二卷 南方 第七十五章 告示
誓師之後,諸王公貝勒大臣各自散去,各旗的旗主當然要齊集部下,各固山額真、梅勒章京,全部都得在這十天左右的時間內,把本旗各佐領下的丁壯都集合在一起,準備戰馬,行裝,安排家事現在不是出兵好時候,往常出兵很少是在春夏之交的時候,戰馬經過一冬,此時正是補膘的時候,一出兵放馬,折損一定不小。
但就算如此,在場的人都是看到了多爾袞的決心,所以也格外振奮,再想到可能全族南下,得到明朝的江山,就算和蒙古人一樣,君臨漢地後被攆回來,那又如何?最少三輩之內,是能享受此前無法想象的榮華富貴了
這股氣勢,當然也容易叫人心生感慨,最少,兩個腹中都是有絕大文章,是南北兩邊漢人中的佼佼者的范文程和洪承疇,更是如此。
誓師會議之後,兩人都是很有默契的走在隊伍的最後頭,以他們的身份,原本可以一直跟在睿王身邊,但兩人都有些心事,所以寧願落在後頭,可以從容密談。
兩人的身材長相,也是典型不同,范文程是典型的北方漢人,濃眉大眼,身形高大,而洪承疇卻是細眉小眼,容貌清癯,鬍鬚都是稀稀拉拉的,和范文程一嘴漂亮的大鬍子,各異其趣,相差甚遠。
不過,論起心思縝密細緻,兩人也是相差彷彿。
“九老,今天學生叨光甚多。”沉默的行走了一會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