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部分,回到明朝當太子,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營中能鑄炮的匠人也太少了,手藝差了一些。”
“唉,也是。”
李巖知道的比說出來的還多一些。清軍是在遼東明軍的火器下吃過不少虧!
不要看他們老是自吹騎射如何,其實清軍對火器認識不僅是有,而且還很深。後世從康熙年起,才故意把火器說的一錢不值,導致鴉片戰爭時中**人拿的還是火繩槍,火炮的技術水平連明末也不如。
這個原因很多,但最關鍵的一條還是因為滿人太少,如果整個軍隊和民間都發展火器,百姓都學會了用火銃,並且精益求精,滿人的那些騎射家底早在順治年間就敗光了,以後拿什麼擋火器?
所以不僅要禁,還要在輿論下故意敗壞明軍的火器,視為無用之物。明軍的火器固然粗製濫造的多,但寧錦之戰火器發揮的作用,清軍可是十分清楚。故意說火器無用,誇大騎射之功,就是純粹的忽悠。
當然,到頭來忽悠的厲害了,把自己也忽悠傻了,這算是一個嚴重的副作用。
這會子的八旗貴族是十分清楚火器的厲害,除了清軍馬甲和步甲是純粹的冷兵器外,漢軍之中火器猶其之多。
歷史上多鐸軍中火器就很多,主要是兩順王孔有德和耿仲明都跟在多鐸軍中,他們鑄有大量火炮,輕便犀利,可以隨軍而行,而且兩順王部中有不少火銃部隊,打造的比明軍火器要精良的多,克敵致勝,都十分犀利。
這個情況,李巖得知的渠道十分隱秘,就算是對羅虎這樣關係的人也是不能盡數如實說出。
如此一來,心xiōng自是不能舒暢,面sè之上,也就鬱鬱不樂了。
“其實火器究竟是小道。”羅虎不看李巖的臉sè,很從容的道:“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軍是在鄉土做戰,士氣不比在北京時那般低mí,這就是可以一戰了。再者,我看清軍有分兵之態,一片石時,他們是打了我們一個出奇不意,兵力也在我們之上。現在如此驕狂,竟敢分兵,我看,這又是一條可勝之機。有此二勝,足可抵他們有火炮之利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