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部分,謎都,童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華自從沙漠遺城回來,已經從考古研究所辭職,現在跟著老鄭做古玩生意,也賺了些錢,不用擔心生計,立刻參與進來。幾人分頭去找線索,韓魏和老鄭去了考古研究所,那裡有一個專門的檔案室,裡面有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雖然天色已晚,可老鄭還是透過電話找到檔案室主任,聽說對方欠了老鄭不少錢,想走後面去檢視資料,只要不帶走,幾乎可以隨時前往。韓魏和老鄭是從後門進入考古研究所,檔案室主任早已在那裡等待。
“老鄭,你走時記得關燈關門。”檔案室主任一臉疲憊的摸樣,絲毫不見有什麼擔心的神色,彷彿違規操作,是一件極為普通正常的事情。
“你放心,又不是第一次了,哪天請你喝酒,記得把嫂子也帶上。”老鄭一邊說著,一邊拿走檔案室主任手中的鑰匙,對方只是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便離開。原來老鄭每次得到奇特或者難得一見的古玩,還有要去探尋什麼古墓,都會前來查資料,很多時候一查便是一整天,這種情況多了,大家都習以為常了,所以檔案室主任才不以為然。
有老鄭帶路,很快來到了清代的檔案櫃前,考古研究所的檔案館佔地面積足足有上千平米,分成好幾間,若沒有熟人人帶路,要耽擱不少時間。
來之前,韓魏已經查了安德海生於1844年,死於1869年,重點就是查這段時間的記載,再然後可以往後推遲幾年,哪怕安德海生前再有權勢,死後幾年間也會被遺忘。
安德海身為清朝有名的大宦官之一,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少,但在重要大事的記載中,多是幾句話帶過。許多史料記載上,對安德海的描述都一樣,善於察言觀色,辦事機靈,最重要的是恃寵而驕,妄圖干預朝政。終於惹怒了同治皇帝和恭親王奕訢,一個是大清朝名義上的皇帝,國家至高無上的存在,一個是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集各種大權於一身,可謂屈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安德海同時得罪了兩個最有權勢的人,即使有慈禧太后護著,最終也落得身首異處,還被裸身暴屍三日。
在安德海的死因上,各種史料記載終於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一者,說是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秘令山東巡撫丁寶楨,讓他見機行事,務必殺掉安德海。二者,說是恭親王奕訢秘令山東巡撫丁寶楨,讓他除掉安德海。但不管是誰下的命令,安德海的確是被丁寶楨所殺,那麼在臨死的時候,安德海是不是留下了某些東西在身邊?若是留下了什麼,丁寶楨一定會知道,又是不是知道一些秘密?
韓魏又查了丁寶楨的資料,歷史上對於丁寶楨的評價頗高,晚清名臣,也是洋務運動的骨幹,素有清廉、剛正不阿之名。按理來說,這種人如果知道白玉戒是傳國玉璽的一部分,一定會告訴同治皇帝,如此一來,宮中必定發生大的震動,絕對無法瞞過世人。但以現在的記載史料來看,並沒有出現關於白玉戒爭奪的任何記載,甚至連野史流言也沒有,可以初步判斷丁寶楨對於白玉戒並不知情,也就是安德海離宮南下的時候,並沒有隨身攜帶關於白玉戒的任何東西。
排除了這點,範圍又縮小了許多,至少不用去管安德海死後是被誰收去的屍體,也不用管安德海死後埋在哪裡,現在要查的,就是安德海在宮中時期的記載。
“老鄭,你那邊有什麼發現?”韓魏又檢視了七八本史料記載,關於安德海宮中生活的細節記載極少,根本找不到什麼特別的事情,也就無從找到線索了。
老鄭放下手中的資料,面露沉思之色,他也檢視了許多史料記載,好一會兒才道:“這裡有本野史,說安德海的屍體最後被運回了老家河北,是慈禧太后暗中下令,由貼身太監一手操辦,只是具體是由誰來操辦卻沒有說。不過安德海一死,當時慈禧身邊最信任的太監是李蓮英,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是李蓮英暗中行事,那麼能接觸到白玉戒秘密的很有可能也是李蓮英。”
韓魏接過老鄭說的野史書,上面的確提到安德海後事的問題,也不知道可信度有多少,畢竟當時安德海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慈禧太后真的會為了一個死去的奴才,冒這等風險嗎?要知道一直盛傳安德海是面首,到時事情傳揚出去,不是真的也會被坐實。不管如何,這也是一種可能,韓魏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老鄭的中合起來,最終都指向紫禁城,和安德海走的很近的太監,都有可能知曉一些白玉戒的事情。而大宦官李蓮英替代了安德海,身為總管太監,能接觸到的東西最多,也最有可疑。
有了基本的定論,韓魏和老鄭有意識的查詢李蓮英的史料記載,這個清朝末年最後一個大宦官,記載的東西很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