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部分,萬曆中興,暖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輝元和足利義昭送走,正直的王家屏重新把自己的思維迴歸到已經規劃好了的倭國資源歸屬上。
藩國國王,各地藩主,大明都不吝嗇把這些稱號給他們,但是那些“本來”就屬於大明的礦產資源,特別是銀山、金礦,這些東西可不能給對方,即使王家屏再怎麼講原則,這些原本也是大明皇家和朝廷的東西,毋庸置疑的。
第275章 奴制
為什麼不兼併倭國,反而還要把一幫失勢的藩主們重新扶持起來?
因為太費錢了。
單單是把朝鮮消化的和大明境內相同都需要時間,千萬人口的島國無疑更麻煩。
與不切實際地一口吃下,不如再儲存一段時間,用羈縻政策養著一幫認同大明的藩臣更為妥當一些。
當然,這是從國家角度,從社會角度上來說,還有別的問題。
“朝鮮併入我大明,於國名不利。”王家屏顯然對於這個問題頭疼,兼併藩國是毀名聲的事情,但是還有其他問題難以解決。
“新羅婢如何處置?”王家屏一臉無奈地希望皇帝能夠幫助內閣解決這一問題。
大明禁止奴隸貿易,當然只是部分禁止。
大明財富豐富起來以後享受生活的樂趣無疑展現出來了。
新羅婢、崑崙奴,這些唐代達官貴人才能享受的生活顯然重新進入大明的視野,所以完全意義上的禁止無疑不現實,頂多在大明律的條文上對其中進行系統的規劃和限制。
即使大明發現唐朝人所描述的崑崙奴好吃懶惰,根本沒有利用價值,但是新羅婢這種僕人無疑還是受歡迎的。
大明樂於享受,朝鮮同樣樂意這麼做,把販賣新羅婢當做一份正規商業貿易來做,對於缺乏資源的朝鮮來講,經濟繁榮可就靠這個來維持了。
朝鮮出新羅婢,倭國出勞力,雖然倭國人矮小,但是在幹活賣力的程度上無疑比崑崙奴要強多了,而且鑑於對於膚色的排斥,無疑倭民更被大明接受些。
但是現在問題來了
大明禁止進行對國民的奴隸貿易。
就如同歐羅巴人使用黑奴但卻不會把自己的同胞們賣成奴隸一樣,大明同樣不會幹這樣的事情,而且因為膚色人種相差不大的原因,新羅婢、倭勞力的待遇比起黑奴也好上許多,遠遠不像三角貿易那樣殘酷。
但是即使如此,現在想要兼併朝鮮所面臨的問題也有了。
新羅婢的身份需要重新認定了,一旦把朝鮮納入大明,新羅婢的身份無疑會變成大明的國民,大明禁止國民為奴婢的規定就破壞了。
倭國面臨的問題也是一樣。
不把對方納入大明當中,而依舊讓對方能夠為大明提供奴婢,這符合這個時代奴隸販子們的利益,而大明除了底層之外,無疑都享受在這種利益當中。
“朝鮮王是自願留在大明的,大明現在不過是替他執掌國家罷了。”於名於利萬曆都不能一口吃下朝鮮,更不能可能直接吞併倭國,萬曆顯然也發現這件事不能迅速完成,循序漸進,徐徐圖之才是好辦法。
“朝鮮依舊是朝鮮國,但是地方官吏任命今後由我大明朝廷做主,地方軍務也由大明承擔。”除了戶籍依舊是朝鮮之外,朝鮮一切都是大明說的算,鑑於大明對於周邊藩國的影響,萬曆現在改變對藩國的征服思路,要想辦法讓他們哭著喊著要被大明兼併才行,武力什麼的,還是對付距離大明偏遠的地方好了。
至於現在保持這些藩國並且允許奴隸貿易的危害,有什麼關係?至少現階段這麼做是能夠產生利益並且有利的,至於以後如何,那麼只要把事情引導到良性的方向去就好了。
雖然按照正常的發展思路會讓人想到美利堅的南北戰爭,但那是因為南方奴隸種植園制度與北方農民以及資產階級都起了衝突,而大明需要的不是農奴而是奴僕,這點無疑有些區別。而且只要控制得當,朝鮮顯然會向後世菲律賓那樣搞出盛產傭人的方向去發展,這點萬曆倒是沒有太多的擔心。
畢竟這種制度的弊端還沒有遼東土地上的女真農奴制度威脅性要大呢,比起大明溫和的奴隸甚至說是奴僕貿易,山海關外那幫大地主們的農奴無疑才更像是帝國未來的毒瘤,遲早要被廢除掉才對。
“李如松到京城了嗎?”萬曆問道。
“已經在京城呆了段時間了。”王家屏說道。
點了點頭,萬曆身體不動,對張鯨說道:“朕明天要見他,告訴他,朕決定讓他帶九邊兵到碎葉去。”
“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