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刷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部分,騾行天下,北方刷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止,畢竟馬受傷也不好。為了統一色調,馬甲色也是染成青白。在甲乙丙三曲軍侯簇擁下,劉備率領衝擊主軍騎兵隱入後三曲軍陣後,後三曲開始向右側敵軍步卒射箭,以射散密集陣形,要不騎兵更本衝擊不開,就前方的大盾戈矛就夠騎兵受的。
前三曲已經領命飛馳向敵軍車兵騎兵。領兵的參將大喊,“弓射!”
呼嘯而過的箭羽飛向敵軍,袁軍沒有想到人家騎兵也買了吳越的強弓,比自己的騎弓射得遠那麼一點點,二十步的差距,使得袁譚左翼的騎兵和車兵在公孫軍騎兵的箭羽下漸漸不支。
袁軍左翼騎兵和車兵軍侯倆一商量,這不如衝一下的好,這樣下去就是個死字。“全軍都有,盾上!全軍迎擊!”
袁軍騎兵和車兵高聲呼喊出心中鬱悶。
騎兵在兩翼,車兵成縱隊雜處,這樣騎車互雜也是加強衝擊力,車兵上的弓手還在高速賓士中用弩殺傷對方騎兵。而戈手揮舞長戈以收取那些不小心或沒避開的敵軍騎兵。
袁軍在沉默後爆發了,中軍也開始向劉備軍發起波濤一般衝擊。學自吳越的步卒中軍衝擊陣,開始發揮很大效果。吳越步卒厚縱隊衝擊步兵陣,很詭異的名字,來自吳越大王的發明。吳越大王發現任何人,包括士兵或者訓練過的武士劍士,都有個力量爆發問題,那就是力量只能維持三分鐘**,然後有一個低歇期,再往後就是恢復。所以一個縱隊厚實,能後排穿插到前排的隊形才是持久力作戰力比較好的選擇。貌似羅馬軍陣也有這個說道,所謂殊途同歸。不同的是羅馬軍陣不會設這麼厚實的縱隊。
對付中軍厚實的袁軍,劉備的辦法就是車兵,用車兵抵擋,當然步兵以伍為單位結成小陣,互相組成楔形以抗住那厚實的衝擊大陣。
譚遠遠射出了一隻令箭,不同顏色約定怎麼打,哪個軍陣聽哪種箭的命令。現在袁譚射出的是快速、加快速度的意思。到後面去,奪了劉備的糧草大帳。”
袁譚這次親率三千步騎幹打劫的事,而讓文丑抵擋劉備,顏良繞道數十里從後包抄斷劉備軍後路,確實有點大迂迴的味道。
劉備行軍一項小心,但大膽的地方也大膽,這次守備糧草只有一千人,很大膽,但是小心的地方就是,糧草和大帳都有木柵欄和壕溝隔開,外面一重,裡面又用壕溝互相隔開,使得敵軍不能火攻,最遠的火箭也射不到糧草邊上。有雙重的木柵欄,真不知道那行軍的軍侯是哪個地方來的呃,不會是龜仙人的徒弟吧。
由於要防火,也要準備逃跑,這次袁譚的三千步騎,都不用走路,五百騎兵加上車子,馬車,有自適應避震四輪戰車。這個是吳越開發的八輪獨立懸掛系統、高底盤過載軍用馬車。購買時覺得一個馬車能做成那樣,確實不可思議。現在在沒有合適道路的麥田裡飛奔,確實讚歎吳越技術了得。馬車上還裝載了放火的油棉硝磺,甚至帶了一把車載重型強弩。這種弩,沒辦法攜帶,只能裝載車上,還不是小馬車,需要大型過載車,有省力絞盤槓桿來上箭,否則人力是拉不開這弩的。當然這種強弩有個缺點,不用時松弓弦的時候也累人的很,自然要用時上弦也累。
所謂臨陣不過三發,說得是沒錯的,上弦,上箭,射箭,算算時間也就差不多了。傳統的材料,弦只有在用的時候才會上,否則弓片會很快廢掉。打仗的時候,敵軍在一里外時,一般不會上弦,上弦只有兩三秒,所以在兩百步不到時才會上弦上箭準備。
糧草是我們這個國家很重要的軍事弱點,貌似很多國家野蠻國家不重視糧草,那個只能說明軍隊人不多,就地徵集便是,或者如蒙古人一般,吃牛羊肉乾喝馬奶,甚至吃烤敵軍大腿人排也能過活。偶國就沒辦法啦,即使吃人肉時代,糧草依然是主要軍糧,偶們人種一個特點就是消化道粗大,老外食管細,胃也細小狹長,偶們食管粗短,胃很大。人種一點點區別,使得偶們對糧食的依賴比別的人種更甚。
“強弩,準備火箭,射那些草垛!”袁譚讓一個軍侯直接負責放火。
劉備的督糧官,算的是弓最遠射程,但是現在是強弩,一把車載強弩。士兵把油棉硝磺綁在一個巨大的青銅箭頭上。巨大的弓弦振動聲說明那弩箭發射完好,那該死的弩箭射向一個乾草區。督糧官只能眼看著火開始燎燒起乾草垛。目前只能希望最裡面的糧食不要被燒。督糧官也知道自己只有保住裡面的糧草才能保住自己小命,“各隊都有,全部撤入內壕,千萬不要教敵軍突破!”
袁譚也是心懷忐忑,這種割裂成小區的駐營地也是第一次碰到,尤其是裡面的糧草都分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