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部分,謀曹篡魏,世紀史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感到極為自責。
因為他不同於司馬懿,作為一名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無論在這個時代生活多久,始終不可能忘記諸葛亮這個作為魏國最強的對手。
況且之前張郃也有提醒過,只是他們都錯誤低估了諸葛亮的實力,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次周揚與司馬懿敗在了諸葛亮的手中。
唯一慶幸的是周揚與戰後的殘兵並沒有全軍覆沒,更沒有被敵方擒獲。
也就是說諸葛亮並沒有肯定他們會渡水奇襲,只是對渭水的防禦比司馬懿預料的更強,佈署得更加精密而已。
因此周揚若要繼續偷襲上邽的話,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至少,諸葛亮或許會認為中計而慘敗的這支軍隊,必然會立刻回軍撤走。
周揚腦海中暗暗思考著,開始計算著繼續襲擊上邽的可能性。
當他收拾完殘兵之後,僅剩不到兩千員輕騎兵,而且其中還包括了一半以上的傷員,還有三百多名以上再無戰鬥的可能。
於是命輕傷兵帶著重傷兵渡水撤走,再對剩下的一千名輕騎兵問道:“我決定繼續襲擊上邽,這將是一次賭博,如果得勝的話,從現在開始,你們再不是我的部下,而是我的兄弟,全部加入龐德將軍的突騎營訓練,如果不願意的話,也可以隨傷兵回去,我絕不會勉強,更不會有任何怪罪,請大家自己作好決定。”
輕騎兵們猶豫之後,又走了一半人數,最後剩下五百名願意追隨他死戰到底的勇士。
周揚大感欣慰,虎嘯鐵槍掄到背後,指著前方叫道:“上邽非高城闊城,亦無險可守,如今即將秋收,兄弟們隨我殺退蜀軍,若誰能擒得諸葛亮者,立刻封侯賜邑。”
言盡,領著五百名輕騎兵迅速挺進,繼續望南奔去。
可是當週揚等人抵達上邽的時候,他終於再一次傻眼了。
只見一片片光禿禿的農地,一個蜀兵也沒有,就連百姓也幾乎逃得所剩無幾,仍留下來的只有一些孤寡老人而已。
數日後,司馬懿等人與周揚會合,望著空蕩蕩的上邽,亦感到難以置信。
龐德嘆了口氣,道:“諸葛亮居然不等秋收,提前尚未成熟的麥子割走,我們由始至終都被牽著鼻子走啊”
司馬懿大惑不解地道:“問題是他們如何一邊分兵截擊我軍的輕騎兵,一邊又有足夠的人手把麥子運走,在蜀軍主力尚未抵達上邽的時候,諸葛亮絕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周揚沒有答話,仔細地觀察著附近的每一絲細節,最後從僅剩的當地老人口中得知結果。
原來諸葛亮利用木牛流馬運糧,只需派一小部分人操縱這些運糧工具而已。
司馬懿分析道:“那些麥子只要經過加工之後,至少有一半以上可以當作乾糧充飢,看來諸葛亮絕不會輕易撤走,我們立刻整頓人馬追擊,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把那所謂的木牛流馬截下來研究一番,為我所用。”
周揚也感到極為不甘,立刻下命與龐德等人望南追去。
直至滷城,司馬懿忽然阻止前進,目光一怔道:“諸葛亮撤軍而去,必料我們會來追趕,況且蜀軍主力亦早在途中,兩軍若是會合,又或是在木門道這種險地設下伏擊,我軍必然全軍覆滅。”
周揚問道:“就這麼放諸葛亮逃走嗎?”
司馬懿搖著頭道:“諸葛亮並沒有逃走,而是暫時撤退,很快就會再折回反擊了,況且,別忘了我們此次與蜀軍作戰的真正目的。”
周揚恍然道:“讓張郃去追嗎?”
司馬懿冷冷地道:“木門道乃是至險之地,任何人追至必中伏兵於此,如今我們雖然被算計了,但是蜀軍主力未到之前,諸葛亮仍不敢與我軍硬碰,故而選擇暫避鋒芒,但我們卻要將此訊變成首戰捷報,傳至後鎮,將主力軍調往來上邽。”
周揚接著道:“只要張郃一死,我們不僅能夠收回原本屬於雍、涼地區的軍權,同時還可以將張郃的舊部合編為已用,不過我們要怎麼向皇上解釋呢?”
司馬懿將早已準備好的答案奉上,胸有成竹地道:“張郃將軍欺諸葛亮兵少,自持驍勇,不聽周丞相勸阻,違抗武帝定下的軍令,自作主張地追擊蜀軍。”
周揚道:“可是張郃將軍乃是以巧變而著稱,明眼人都知道他不可能做出如此輕敵的決定,恐怕我們的拖詞仍是太過牽強,在朝中站不住腳啊”
司馬懿否認道:“就算是站不住腳,就算是露洞百出,那又如何?到了那個時候,哥哥已經是整個魏國最高權臣,手中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