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中國的光榮與夢想,孤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類的生活發生了很多改變。2009年末,在新世紀十年行將結束之際,美聯社評選出了近十年來改變人類生活的50件事物。如手機,逾85%美國人使用手機,人們以手機簡訊溝通,電郵已不再流行;如“Google”,網路搜尋已成為人類大腦功能的一部分,想起什麼,搜一搜便有答案;如應用軟體,這已不是蘋果公司的專用名詞,它應用於像膝上型電腦等整個十年來的新科技產品

十年前網際網路還沒有風生水起,一些今日忙碌奔波的IT界人物還閒得發慌,整天往模板單調的BBS上灌水。今天人們已經可以手機上網,部落格遍地開花,微博一往無前,網路購物前景無限,網民力量也所向披靡。

在十年前跨世紀的時候,很多人會問:“這是一個充滿新奇科技的世紀嗎?”現在,絕大部分都是你我能感同身受得到的,科技讓人類的生活發生了更深刻的變化。

人類歷史最近的這個十年呈現的最大特徵就是高速和改變,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價值觀的急劇改變,資訊化、全球化、商業化主導著一切。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生存和商業方式,不僅使得全球化內卷化的速度和深度都有所加快,而且還改變了17世紀以來對現代化和現代性的敘述。受眾產生知識,在日益抹平表面連結鴻溝的時候又形成新的社群化和部落化,以搜尋和雲端計算為代表的技術,不僅在形成新的場域,也使得公共空間面臨了多層的分化。”《開始的結束:21世紀第一個十年》,劉暉,《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1月4日。從改變個體生活開始,向消費模式的轉變蔓延,這個類似於“雪崩”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觀念的反應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激烈而持續地進行著。

第一部分 第2節:序言:誰在下地獄誰在上天堂(2)

當然,相對於那些能感同身受到的生活變化外,發生在這十年間的全球性大事件則更為突出和顯眼,它們時時佔據著人們的視線,衝擊著人類的心靈。在十年前跨世紀的時候,一些人也會問道:“這是一個充滿新的災難和衝突的世紀嗎?”現在的事實似乎也正是如此。

自從進入21世紀後,這個世界就不太平。十年間,戰爭和軍事衝突不斷,如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俄格衝突以及黎巴嫩戰爭、加沙衝突等;十年間,恐怖襲擊不斷髮生,“9·11恐怖襲擊”的“餘孽”至今乃至未來都會持續,另外還有如印尼巴厘島爆炸、馬德里火車站爆炸、別斯蘭人質事件、倫敦地鐵爆炸等典型恐怖事件;十年間,各種危機事件層出不窮,如以朝鮮和伊朗核問題引發的外交危機,以“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以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等;十年間,自然災害頻繁多發,如印度洋大海嘯、伊朗巴姆古城大地震、卡特里娜颶風、中國汶川大地震等。

回顧過去的十年,這是一個充滿戲劇性,往往又是很殘酷的十年。在全球範圍內,戰爭衝突、恐怖襲擊、疾病瘟疫、自然災害等這些戕害因素,似乎仍然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主題,人們的安全感沒有加強,相反覺得危機卻越來越多。

在十年前跨世紀的時候,當時由於對完結了的20世紀充滿各種見解和評價,尤其對先後兩次世界大戰和各國革命造成的人類歷史爭論不斷,人們在享受20世紀後期的科技進步和戰後幾十年的和平以後,普遍希望21世紀的開頭不要像20世紀的開頭那樣希望後面緊跟著失望。如今,21世紀的頭十年已經走完,人類的一些美好希望正在變成現實,而“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在這十年間,一些不和諧的衝突因素仍然讓人感到深深的擔憂。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談到21世紀的頭十年與20世紀的頭十年對比時,不禁憂心忡忡地有一種“政權末日”感:“彼時,正在崛起的是美國、德國、俄羅斯和日本;如今,則是中國和印度;彼時,爆發了布林戰爭;如今,是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馬丁·沃爾夫,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FT中文網,2009年12月28日。英國《獨立報》則直接以“毀滅的十年”、“漂移的十年”作為對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評價。

十年前,當新世紀的鐘聲敲響時,人們都懷著美好的願望,對世界的未來充滿憧憬,但這十年間似乎並不美好,那麼多戰爭,那麼多災難,人們甚至覺得危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在2009年末,總結“21世紀前十年”的得失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媒體必做的選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奪愛,總裁壞到剛剛好

妖千千

寂寞吸血姬

南方網

女beta的星際悠閒生活

哈密瓜的夏天

王者歸都

趙成風夏冰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