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部分,我意三國,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會是什麼抉擇呢?”諸葛亮問道。
“你說有什麼辦法可以在短期之內,讓敵方的大軍不戰自亂?”李晟並不直接說出答案,而是對孔明作了一通啟發。
“莫不是斷人糧道?”孔明試探的回答道,他想得快,回答的也快。
“斷糧道還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要知道,袁紹的糧食可比曹操多上一個月呢。”龐統輕輕的搖了搖頭,他比孔明多想了些東西:“我看只有直接焚燒袁紹糧草囤積地才能辦到吧。”
“這怎麼可能?袁紹在謀略上雖然比不上曹操,但對於軍糧的重要性他還是知道的,他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將這個地點讓曹操知道呢?”孔明迅速的反駁道。
“他不可能說,但他的手下卻有可能說。”龐統卻認為那並不是一個問題:“袁紹喜歡名士卻不能用,以至於他手下的眾人彼此怨懟,互相不和。若有人在這個時候對袁紹這個主公心懷不滿,而想去投靠曹操的話,那麼袁紹的糧草囤積地就將成為他的晉升之資。這不是偶然,而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是這樣嗎?”孔明還有些不確定。在沒有確實的證據之前,他是不太相信所謂推斷的,這是他謹慎的地方。
“是這樣。”李晟輕輕的點了點頭:“非但這種事情一定會發生,就連那個背叛者的名字,我們也可以猜測出來的。”
“啊?那是誰?”孔明望著李晟。
“許攸,那個被荀彧評為貪而不智的傢伙。”李晟微笑著說道。
“是他?”孔明和龐統看李晟真的能說出一個名字來都有些吃驚,隨即又有些疑惑:“為什麼是他呢?”
“因為,在袁紹手下的眾人之中,唯有他和曹操的交情最好,而且也只有他最有可能出紕漏——他太貪了。”李晟微笑的說道。
“那確實!”聽李晟這麼解釋,眾人再結合有關於許攸其人的種種傳聞,便十分認可的點了點頭:“如果是許攸的話”
“那麼子旭認為我們荊州的和平只能維持到那個時候了?”龐德公開始考教李晟。
“不,應該還可以繼續維持幾年。”李晟搖著頭肯定的說道。
“為什麼?”龐德公又問。
“因為袁紹的實力。”李晟微笑著解釋:“誠然這次袁紹可能吃敗仗,可就算是如此,以河北四州能力,還可以為他再次的崛起提供實力。一個勢力能否被另一個勢力完全吞併,看得不是一次兩次的戰役的勝利,而是兩個勢力之間整體的對比:如人口、地域、經濟等等,這可以稱之為國力。而官渡的失敗對袁紹來說也就是一次失敗而已,他四州的國力還在,還需要曹操花精力一個一個的去攻破,這大概要消耗曹操五年左右的時間,在這之前曹操不太可能來指染荊州。就一般而言,曹操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對於世上的群雄,他心裡都有一個帳目可查。他看得起袁紹,因為袁家的名聲擺在那兒;他看得起劉備,因為劉備的能力讓他害怕;可他卻看不起劉表大人。對他來說,荊州只要他想要,隨時都可以南下把他殺個落花流水。所以,他會花時間專心的解決袁家,他不可能再讓袁家有翻盤的機會。”
“那麼你認為天下最終會歸於曹操嗎?”龐統這樣問道。
“不會。”李晟笑著否認道,“如果天下最終歸於他的話,那麼我們眼下還需要努力什麼呢?曹操認為荊州是唾手可得之地,主要就是因為荊州的主君是劉表大人。但如果劉表大人有了情況,荊州再換一個主君又是如何?”這算是叛逆的話了,可李晟在龐德公、諸葛亮和龐統的面前卻說得十分自然。因為他知道他們是決計不會出賣自己的,相反他們是會幫自己的。
“天下不能落入曹操這種人的手中!”撇開一心想當隱士的龐德公不說,就孔明和龐統而言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想法。
“子旭果然有心啊。”龐德公笑著,輕聲告訴李晟這麼一個訊息:“我聽說劉備的使者來荊州了。”
“哦!”李晟微微的愣了一下,總算明白龐德公急忙來此的目的:“他就是為了告訴我這個訊息啊。”
因為李晟並沒有把自己與劉備之間的事情告訴他們,所以他們並不知道劉備來荊州是“由”自己邀請的。對於他們來說,來到這邊的劉備無疑是一個威脅到自己的對手。他們急急忙忙的跑來西陽告訴自己這個訊息,便是要自己對劉備有所防範。
“真是太關心我了。”李晟被感動了,他決定告訴將事情的真相告訴三人——這原本是沒有必要的,但為了不讓關心自己的人擔心,他還是決定說出:“其實,是我讓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