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部分,我意三國,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實的經過一點一點的被暴露出來,夏侯惇有的只是滿腔的感慨和苦笑:在他看來主公曹操的失敗無疑是失敗在天時之上。冬日裡居然吹起了東南大風,這不是老天在玩人,又是怎麼回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謂然長嘆一聲之後,他迅速的把心思轉到了如何解決眼下的困境之上。
圍攻江陵城的大約有多少敵人?夏侯惇問道。
長沙之軍兩萬有餘。因曹仁、曹洪兩位將軍帶兵前去救援主公,帶走了江陵大部兵馬使得,陳嬌將軍手下只有五千軍丁可用,故而著急。軍使雖然心下緊張,但卻極力控制的將事情說得明白。
五千對兩萬,依靠江陵那種堅城應該能夠守住幾天吧。嗯,這樣的時間倒是夠用了。夏侯惇微微的一沉思,心中便有了決定:江陵之圍不可不解,主公之危不可不救,我當親率襄陽三萬守軍前去,一舉將敵人殲滅。
是!對於夏侯敦的這個決定,眾人自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作為他的親兵,他們自然是跟著他的指揮行動了。
軍隊作為戰爭的機器很快的運轉起來,所有人都忙碌著。不過作為襄陽城所有軍事力量的擁有者,夏侯敦卻有了難得的悠閒。組織軍隊準備開撥的事情由下面的人替他一一完成。在曹軍這個已經有了嚴密的組織的軍隊裡,很多事情是不必主將事事親躬的。
當然如此的清閒並不等於什麼都不做的無聊。事實上在這個無所事事的時刻,穿好了披掛的夏侯敦正獨自坐在太守府大廳的堂上,默默的思考這一個問題:究竟是要把多少的襄陽降軍給派去呢?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決斷的問題。
在夏侯敦的心中是默默的把原本屬於自己這邊的曹軍和荊州新近歸順的降兵分開的,儘管表面上他都熱情的稱呼這兩者為王師,但秉持了曹操那一貫的懷疑一切的觀念和眼下鎮守襄陽這事情的重要性,使得他不得不這樣暗自的琢磨區分起來。這區分造成了眼下令他頭痛的糾結所在,也成了他眼下最大的問題。
我軍在襄陽的兵力只有一萬這是一個事實。雖然這一萬人絕對是精銳中的精銳,但人數畢竟太少了些並不足以同敵軍相抗衡。如果只率這一萬軍南下解圍是不成,而且把襄陽完全交給襄陽的降軍掌管這也實在太不令人放心了。嗯,不管是蒯越還是文聘,這兩個人總要帶走一個才好。夏侯敦想了想,心中頗有些難以決斷,究竟是帶走文聘還是蒯越呢?
文聘是襄陽城降軍的統將,有著多年防守襄陽的經驗,說到對襄陽的防守上沒有人比他更老練了。想來他應該是留守現一輪的最好人選,但是夏侯敦卻不怎麼願意把他留下來。因為,他有一些前科:在追擊劉備軍的長阪坡上,文聘與敵人遭遇了,但似乎沒有盡全力的就把敵人給放跑了。這雖然已經得到了曹操的諒解,但在一向以曹操的利益為最高利益的夏侯敦看來,這卻是不能接受並值得提防的,尤其實在這樣一個麻煩的時刻。
文聘有點問題,他會不會直接把城池獻給對方呢?就他以往來說,似乎是劉表手下最忠誠的大將,那麼以一貫的案例而言,他很有可能在劉表死後把這份忠誠投到劉表的兒子身上。如果劉備那邊以長公子劉琦為號召來攻打這裡的話,恐怕想到這裡夏侯敦後怕縮了縮腦袋,以正常的道理理解文聘會再次投靠到敵人那邊幾乎是肯定的了。雖然夏侯敦不怎麼相信敵人還會有一支力量直接深入到這襄陽城下從而造成襄陽的危機,可哪怕這個可能有萬分之一的存在他也不會把忠誠最低的文聘給放在這裡。在他看來,那樣做無疑是把襄陽直接送到敵人的手中。
文聘不可留了,那就把他給帶去吧,順便再帶上他手下最精銳的一萬人馬,這樣也就有兩萬人了。夏侯敦自言自語道:把襄陽城的防務交給蒯越應該還是可以的。雖然他也是襄陽人,也是荊州的降官,但他是降官的主謀而且是一個文人。文人造反十年不成,現在或許還沒有這麼精闢的歸納,但夏侯敦相對於文聘的懷疑還是比較信任的蒯越的。他知道這位是劉表身前謀主,雖然也不曾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劉表能夠再襄陽保上數十年的平安,他蒯越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這自然也是他的能力所在。而此次荊州投降,他和蔡瑁一樣都是主謀策劃者,因此他對於對面的劉備、劉琦,絕對是眼中之釘,肉中之刺,恨不得毀滅的。,自然他不可能投降劉備他們。
如果是江東的人攻來,恐怕我就是要把文聘留下吧,但眼下卻是以劉備為主的敵人夏侯敦苦笑那一下,便迅速的喚來站立在門外等候的親兵,讓他們迅速的把傳令傳達下去:文聘作為南下軍的副將隨軍出征,蒯越以代理城守的身份執掌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