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部分,我意三國,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陽、安城、曪信、新息等地確是沒有任何辦法。這些在群山之中的城池依舊在各個黃巾殘黨的控制之中,至黃巾之亂以後,沒有任何官軍勢力可以進入的了這裡。莽莽千里的大山給善於小部隊作戰的黃巾殘黨以良好的保護,而這一點對不善於山地作戰的官軍而言卻是致命。諸侯的勢力只能在山區之外的大城中建立,而山區之內卻完全是黃巾軍和大大小小山賊的天下。
李晟的三千兵馬晝伏夜行,用了近十天的功夫來到汝南郡新息縣城下。這是汝南郡離西陽最近一個縣,其位於位於大別山丘陵帶,北緣黃淮海平原,淮河橫貫南部,就其境地而言也算得上是汝南的一個大縣了。然而展現在李晟眼中的縣城卻是比當初在群賊控制下的西陽還要殘破許多。
新息縣城是在一塊平地之中的。雖說整個縣境是處於丘陵地帶,但縣城所在地地方因為瀕臨淮河的緣故,卻是相當地平坦,只是在縣城的南邊稍稍的有些起伏。脈脈的淮河主脈從縣城的南邊經過,在人工的斧鑿之下,分出了一條支流圍繞著縣城轉了一圈——這就是新息縣城的護城河了。
在微露的晨曦下,李晟帶著徐庶、魏延、黃忠、周睿等幾個親信將領,來到新息縣南邊不遠的山丘上,仔細的觀察北面的情形。當時李晟就策馬揚鞭,指著新息縣那殘破的城池微笑著對徐庶他們幾個說道:“看著這樣的城池,我便明白當年的黃巾軍為什麼風風火火的發動起來,最後還是失敗了。”
“哦?請主公明示!”徐庶聞言眼睛一亮,似乎迅速的把握到了什麼,隨即又沉默下去,恭敬的對李晟拱手說道。
“元直何須如此,這一點我可不相信你想不出來啊。”李晟頗有些不習慣的苦笑了一下,見徐庶對自己所說的話並沒有反應,也只好親自解釋一番了:“黃巾之亂到現在也有十幾年了,汝南南邊的這一片土地可以說一直都掌握在黃巾軍的手裡。朝廷的勢力一直都無法對這兒進行控制。雖說這一片土地都是山區發展潛力並不像平地裡的縣城那樣巨大,但這七八個縣城加起來,也快敢得上一些小郡了,其潛力還是有的。管理這一片土地的人若是稍稍有些水平,那十幾年平穩的發展下來,這縣城絕對不會像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這般殘破。可眼下這縣城卻是這個樣子,可見管理這一番水土的人是如何的差勁了。
當年的黃巾軍那聲勢可是夠浩大的了,也著實控制了數個州郡的地盤。只可惜他們大都和管理這兒的人一樣,只懂得打仗、殺戮、破壞,而不懂得建設、管理、恢復。當初從黃巾者眾,不過是為了能活得更好,但他們在發現黃巾軍的到來反而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差的時候,他們原本對黃巾軍的企盼便消失了,反而對黃巾軍憎恨起來。因為他們發現黃巾軍連他們已經擁有的一切都破壞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官軍成了得民的一方,而黃巾軍則成了失民的一方。如此的此消彼長,黃巾若還不失敗,那才叫做沒有天理呢。”
聽李晟如此解釋黃巾軍與官軍的得失,徐庶、黃忠、魏延等人都不約而同的陷入了沉思之中。徐庶是文人,但他好劍又知兵,參謀這軍事已經不能將他視為純粹的文人。而黃忠和魏延雖然是武者,但對於民間施政的好壞也是有著自己的判斷,因此他們也不是純粹的武者。對於李晟所說的這些,他們聽在耳中覺得有些新奇,亦覺得有些大膽,但在仔細的想過之後,也認為這樣的解釋確實是有幾分道理的。
“仲明,新息縣可有什麼最新情況麼?”從山丘回到營地,李晟等人剛一入帳落座便派人找來負責情報收集的羅照。
“沒有。”羅照輕輕的搖了搖頭:“防守新息的原本就是張武、陳孫他們的人馬,自從去年張武、陳孫二人南下之後,新息的防務一度空虛,後來被一支由安陽而來的黃巾勢力給接管。不過這支從安陽過來的隊伍人數並不多隻有區區的兩百來人,平時也就在縣城周圍打打秋風而已,並沒有什麼大動作。眼下因為我軍的行動十分隱蔽,他們並沒有發現我軍的到來,新息縣城之內依舊和原來一般無二。”
李晟聽得新息的實力極弱不由得眯起了眼睛,在靜靜地盤算了一會後,他又問起羅照來:“那安陽和曪信兩縣的情況又是如何?”
“安陽的守軍大約是八百人,他們與新息縣是一起的,同歸一位叫何穆的黃巾頭領指揮;而曪信則是令一股黃巾頭領趙順的地盤,其實力也不怎麼樣,大約有五百人吧。”羅照簡要說了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情況。
“怎麼都這麼少?”聽到之後這麼一點敵人,一直企盼著打仗的魏延頓時有些不滿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黃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