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部分,我意三國,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要曹操這個丞相府裡決定下來的事情,基本在皇帝那兒是沒有通不過的。即使像南征這樣的大事也是如此。
很快曹操就作出了決定:起大兵二十五萬,令曹仁、曹洪為第一隊,張遼、張頜為第二隊,夏侯淵、夏侯憞為第三隊,于禁、李典為第四隊,曹操自領剩餘部將為第五隊,每隊可統兵馬五萬。又令許禇為折衝將軍,曹純為蕩寇將軍統五千虎豹騎精兵為先鋒,定於三個月後的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師。
“這是一個好日子。”曹操手下的那些方士們是這樣說的。至於好在哪裡,他們烏七八糟的說了一大堆理由,曹操不甚理解,卻也只能點頭稱是。他一邊讓手下的將軍文臣們做好出徵的準備,一邊則讓自己的三子曹植和有名的文人陳琳幾個動手撰寫討伐江南的檄文。在曹操看來自己掌握了中央朝廷,那就是順,而自己討伐的物件是屬於地方的勢力,那就是逆。這一次南征,無疑是以順討逆,以天命而伐不臣,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其宣傳的勢頭無疑得做得轟轟烈烈才行。曹操很明白自己三子的文采,更清楚知道那陳琳的筆是多麼犀利。他想借用這麼這手筆力量,向一把刀一樣將擋在自己面前的那些該死的議論統統掃光,以求讓自己南征更加順暢一些。對於戰爭以外的手段,曹操可是非常熟悉的。
火苗 第五章 許昌風起
偌大的朝堂之上,鬚髮微微有些班白的曹操侃侃而談著。在左右文武百官的仰視之下,在皇帝略略有些戰慄的目光之中,一個又一個有關於劉表、劉備、孫權等人不臣的例子被舉了出來。雖然曹操到現在為止依舊沒有說他究竟想做什麼,但包括上位的皇帝在內的大多數人都明白,曹操準備對這些人進行征討了。他今日而來,不過是想從皇帝那兒得到一份名義上的授權書而已。
“唉曹操的勢力如此大,一次又一次的不把我放在眼裡,也不曉得誰能制服他。”年輕的皇帝愁眉苦臉的坐在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中,無言的看著曹操在下面的講話,卻始終一言不發。雖然他也才二十八歲而已,但長期鬱悶,使他的容貌看上去比尋常人還要老一些。他的眼睛微微的有些塌陷,額頭也略略的泛著青色,眼角邊那細密的紋線令人總以為他已年過四十,誰又能想得到他卻是三十都不到呢。
說實話,皇帝是很不願意曹操南征的:如果曹操討伐的物件僅僅是江東孫權那還罷了,可如今的物件裡還包括了劉表和劉備。儘管劉表與自己不是很熟,可多少也算是漢室宗親,而劉備更是自己所認的皇叔。雖然這其中也有彼此利用的原因,但對於自己而言,他們卻算是皇族在地方的力量。作為這個皇家的家長,皇帝實在不願意讓自己的宗族實力再被曹操削弱。
“最好能阻止他。”皇帝異想天開的暗念道。他的眼睛瞄著下面的群臣,企望他們中有誰能勇敢的站出來,向自己提出建言,好使自己能夠順利的駁回曹操的意見。儘管曹操如今的權柄很大,但他畢竟還不是皇帝,如果自己堅決不同意的話,那也許一種興奮的感覺在他的心胸中孳生蔓延著。作為一個深處於宮中的人,他所聽所見的也就是那些東西。相較於有著種種厲害手段的曹操來說,他還是有些天真了。
皇帝的眼光從下頭立著大臣們面上一一掃過,那有些痛恨又有些畏懼的光芒讓站著的人都不由自主的低下頭去,就連曹操手下的那些重臣也不例外。幾百年下來的忠君思想已是深入人心,即使他們再怎麼不把皇帝放在眼裡而以曹操為尊,也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下與皇帝怒目而視。當然,已經具備霸主氣概的曹操除外。
一邊看,皇帝一邊的搖頭。雖然知道這個朝廷早以不算是自己劉家的朝廷,但看著那一張張即熟悉又陌生的臉,他心裡還是難過很。在他看來自己實在不是祖宗們的孝子賢孫哪。
猛地,一張很有風度的中年面孔進入了他的眼中。那人身著一襲紅色的官服,頭戴插著白色貂尾的官帽,面容清秀,長鬚伏胸,一年的儒雅中又帶了幾分剛直之氣,卻是那太中大夫孔融孔文舉。只見他細細的聽曹操在那邊講說,眼中卻是有幾分不贊同。
“這有戲。”皇帝心中一喜,眼中的痛恨也就收斂起來,重新恢復做了原來的那種麻木不仁的模樣。
果然,曹操那邊的話音剛落,這位孔子的二十世孫,大漢朝的太中大夫孔融便站起了身子,出班奏道:“丞相之言,我以為不妥。劉備,劉表皆漢室宗親,不可輕伐;孫權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險,亦不易取,今丞相興此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
“哦?你反對我出兵江南?”曹操揚了揚眉毛,一股怒氣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