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部分,護唐風流,津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詔命。
陰山南麓,裴行儉正帶著一大群人打獵。
經過幾戰大規模的大戰後,戰事已經平息下來,這一片草原上又恢復了寧靜。
已經過去多天了,丘神勣等幾路追擊的大軍也傳回來訊息,他們殲滅了幾部斷後的突厥人,計有近萬餘,但阿史德溫傅卻不知所蹤。
據俘虜的交待,還有地勢情況的觀察,阿史德溫傅利用陰山的地形,留下斷後的幾部阻止,已經爭取到時間,成功地翻過了陰山山系這段稱為烏拉山的高山,已經入大漠中。
相對來講對大漠更熟悉的阿史德溫傅所領的這些突厥人,追擊的唐軍對大漠情況都是不太瞭解,再加上有裴行儉的命令,各部在翻過陰山後,在陰山北麓都停了下來,準備在短暫休整後,返回南麓。
陰山間有多條較寬闊的山谷,回來還是比較方便的,不過這也正是阿史德溫傅能逃走的原因之一。
附近情況都已經恢復了正常,一些較小的突厥及其他部落在聞聽唐軍抵達這塊地方,並聚遷數十萬突厥人後,懾於唐軍的兵威,都紛紛來裴行儉的大營中效忠,表示願意一直聽服於大唐。
邊上情況安定,後續行動的諸部都已經準備就緒,駐留在陰山南麓的大軍也只是休整待命,裴行儉也在這樣一個天氣晴好,讓人感覺暖烘烘的日子裡,帶著一群手下來打獵。
經過將士們的賓士驅趕,大半天下來,也射殺了不少的獵物,特別是跟隨在裴行儉邊上的劉逸,以自己精確的箭術一人射殺了數頭獵物。
有了獵物,自是要烤制起來吃了,裴行儉的親衛,還有劉逸的一些親衛在一條小河邊清理這些獵物,準備燒烤。
裴行儉騎著馬,令劉逸跟在他身後,兩人沿著小河走了一段,都下了馬,在一個小土坡上坐了下來,兩人各自的一部親衛遠遠地跟著,沒有靠近來。
“賢侄,你說說,這次阿史德溫傅為何能逃走,某所制定的戰事規劃上有何漏洞?”裴行儉將手中的馬鞭扔在地上,抱著頭躺在草地上,問劉逸道。
劉逸愣了一下,想了一會,這才回答道:“大帥,末將覺得大帥的佈署已經夠周密了,只是其他幾部因為各種原因,耽誤了行程,以至於發動攻擊的時間遲上一些,而我大軍先前對阿史德奉職和阿史那泥熟匐部的攻擊,雖然取得了非常重大的勝利,突厥人大部被殲或者被俘,但突厥潰兵還是有一些漏網之魚逃走,這些潰兵將訊息傳報給了阿史德溫傅,阿史德溫傅得知訊息後,爭取到時間,率他自己親領的那部人馬倉皇北逃!因為突厥人在這一帶活動時間長,對地形較為熟悉,利用地勢的提掩護,還有斷後人馬的阻擊,我軍無法追及到!”
數十萬大軍在幾百裡的平面上集中對敵攻擊,各部間發動攻擊的時間只是相隔了一兩天,這樣的攻擊行動可以說協同性非常的好了,何況幾部是從不同方向出發的。即使後世通訊聯絡非常方面,行進又是機械化的大軍,要做到這樣也是有難度的,此次戰役取得了這樣的戰果,做到如此程度的出其不意,在敵軍沒有應對前,就發動攻擊,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了,劉逸可是由衷地敬佩。
不只敬佩裴行儉佈署的周密,還有諸將所領軍士快速突擊的能力。
裴行儉的佈署當然是算周密,每一部突厥人所駐大營都是派了數支人馬攻擊,即使一支人馬因故不能正常抵達,另一支人馬也是可以對突厥人展開毀滅性攻擊的,當然最終取得了這樣戰果的,還是和大唐將士不一般的素質有非常大的關係。
從朔州出發,到戰事發生地,有數百里的路程,如今只靠騎馬這種算是最快行進方式行進的大軍,在短短几天內,各軍將士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抵達突厥人大營外,對敵發動攻擊,這才是取勝的關鍵,若是出征將士素質跟不上,吃不消這樣的快速行進,那後面如此順利的戰事就不可能發生了。
遺憾的是,即使有這些素質的將士,還是有數路人馬因為地形和天氣原因,造成了行動上的延緩,讓阿史德溫傅逃跑了。
“還有嗎?”裴行儉再問道。
“末將覺得”劉逸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大帥,沒有了,末將想不出更多的來!”
其實劉逸心內還是有另外一些想法的,那就是裴行儉初戰前制定的目標太高了,對手這麼數十萬人,就想一口吃掉,萬一出現一些不測,被突厥人事行偵知,那不要說聚殲所有的突厥人,要將其一部殲滅都有難度,這幾十萬突厥人再靠近距離,共同抗拒我軍,或者主動出擊,那戰事將會非常的難打。
突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