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部分,霸蜀,敏兒不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張郃撤退,向朗也鬆了一口氣,他不敢怠慢,立刻將陣地後撤。為了防止費曜借他後撤的時候再次發起突襲,他一面指揮部下互相掩護,逐步後撤,一面將那些已經損壞的霹靂車、連弩車全部澆上油,放了一把火,就算費曜來搶,也只能得到一批木炭。
對這些重型軍械的保護,一直是蜀漢將士不言而喻的默契。
向朗終於站到了上邽的城上,看著臉色複雜的馬遵等天水太守府掾屬,向朗感慨不已。天水郡雖然沒有拿下,郡治冀縣馬上也落入張郃的手中,可是天水太守馬遵的投降,雍州刺史郭淮的被擒,多少也算有些收穫,只是這些收穫也是在魏霸的幫助下取得的,和魏霸全取了關中的戰績相比,更是不值一提。當初他建議諸葛亮退守隴山,諸葛亮不肯,一定要擊敗張郃,將整個隴右收入囊中,為了壓制眾人的異議,他甚至將他比喻為當年江東勸孫權投降曹艹的那些人。
其實,那些人當年又何嘗錯了?誰能想到周瑜會在赤壁以少勝多,大敗曹艹。這種事畢竟是難得一見的,諸葛亮想複製當年周瑜的成功,卻忘記了當年江東多少還有水戰的優勢,而在隴右,優勢卻在曹魏一方。以步卒對陣騎兵,陣而後戰,也許還有一些優勢,可是要在大範圍內進行角逐,優勢卻毫無疑問的在騎兵一方。
說一千,道一萬,你想拼命是遠遠不夠的,還得看人家願意不願意。正如安排了誘餌,還得看獵物上不上當。張郃不上當,那你就只能被他牽著鼻子走,兩條腿的步卒,又怎麼追得上四條腿的戰馬。
想到戰後的形勢,向朗的心中沒有一絲喜悅,反倒有濃濃的擔憂。他是荊襄人,又是在官場上打滾了多年的老人,豈能不知道戰功的背後牽動著多少複雜的關係。諸葛亮這次北伐,主力久戰無功,偏師卻佔住了關中,將來議功的時候,難免會有各種非議。他要想壓制這些非議,就不能把與魏霸父子的矛盾暴露在其他人面前,只有暫時保持荊襄系表面的團結,才能壓制其他利益團體的聲音。
可是,魏霸父子何嘗不危險,作為一個荊襄人,向朗對魏霸的所作所為也頗有微詞,只是他一直和魏霸沒什麼接觸,沒有表露出來而已。
哪怕現在他與魏霸同處一城,他也不願意向魏霸表示親近。他是丞相長史,是長者,魏霸是丞相府的普通參軍,是後輩,他大可不必去主主動親近魏霸。
他現在代表的不僅是他自己,還有丞相,丞相府的尊嚴,荊襄人的臉面,還有士人的氣節和禮儀。
向朗在城牆上檢視每一處的城防,安排負責的人員,卻置魏霸和趙廣等來援的騎兵於不顧,既沒有上前寒喧,也沒有表示什麼,彷彿他們並不存在似的。這個態度激怒了趙廣,趙廣陰著臉,冷笑道:“看來這位向長史對我們不太歡迎啊。”
魏霸打趣的笑道:“怎麼,你還指望他誇你兩句?”
趙廣撇撇嘴:“我不敢奢望如此。我又不是荊襄後輩,哪裡當得起他的提攜。不過你這個荊襄後起之秀,他也不放在眼裡,未免有些見外了吧?”
“好啦,好啦。”魏霸攬著趙廣的肩膀,向城外走去。城內太過混亂,騎兵不便進營,他們進城,原本是想和向朗商議一下後續的戰事,既然向朗不願意和他們多親近,他也不想呆在城裡了。“走,我們去看看戰果。師兄,這次你的功勞可是大大的啊,生擒了雍州刺史郭淮,你怎麼的也能升個校尉。”
提到功勞,趙廣開心起來,用力的拍拍魏霸的肩膀:“子玉,這也多虧了你啊。要不是你把最精銳的騎士交給我指揮,我哪裡有機會立這麼大的功。”
“你用騎的本事比我強,交給你,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什麼不交給你?”魏霸哈哈大笑,和趙廣勾肩搭背的出城去了。
城樓上,向朗負手而立,正好將魏霸的這幾句話聽得清清楚楚。他暗自嘆了一口氣,剛想說些什麼,向條匆匆的走了過來,附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向條話音未落,向朗的臉色就變了:“真的?”
向條無奈的苦笑著,點了點頭。
向朗倒吸一口涼氣,不由自主的握緊了拳頭。他瞪著向條半晌,轉身匆匆的下了城樓,來到城門洞裡。一個滿臉塵土的大漢正站在城門旁,一看到向朗就匆匆的迎了上來。
“向公”
向朗一擺手,打斷了他的話。“幼常在何處?”
來人正是馬謖身邊的親衛將謝廣隆,他看看四周,有些猶豫,向朗急了,低聲吼道:“還猶豫什麼,趕緊說,魏軍就在城外不遠,多在城外呆一刻,便多一分危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