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部分,霸蜀,敏兒不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能,雖說對總體戰局來說,這也是好事,可是在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嘴裡,這無疑又成了諸葛亮不會用兵,不會用人的又一鐵證。
讓諸葛亮更為難的是,魏霸提出了幾個人選,要求暫時委任他們為關中的官員,以穩定關中局勢,堅守更長時間。這幾個人都是漢中人,來自於漢中的各個家族,魏霸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建議,意思已經很明白,他要倚靠漢中人的力量來守住關中,當然就要給漢中人利益。從總體戰局來說,這個方案沒錯,錯就錯在魏霸提的這個建議和諸葛亮的總體構想是根本矛盾的。
魏霸不可能不知道這個矛盾,而他依然提出來了,那就是在向諸葛亮的用人方針挑戰。觀戰的卻不僅僅是漢中人,還有所有的益州人,甚至包括趙雲在內的元從系力量。趙雲作為元從系的代表老臣,卻聽從魏霸的安排,幫他組建了一支兩千多人的騎兵,還親自駐守在蒲坂津,卻把長安留給了魏霸,這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他對諸葛亮倚重荊襄人,排斥其他力量,有意無意壓抑元從系的做法不滿。
如果是跳出來向諸葛亮挑戰的是別人利益集團,那也就罷了,偏偏現在跳出來的同樣是屬於荊襄系的魏霸父子,這無異於是打了諸葛亮一個響亮的耳光,不管他怎麼處理,笑話都被人看定了。
眼下最響亮的回擊,無非是拿下上邽和榆中,拿下整個隴右,並進一步清除曹魏在隴右的力量,以赫赫戰功來宣示自己的強大,證明自己的正確,可問題是,諸葛亮偏偏做不到這些。
他無法迅速攻克上邽,馬謖也無法迅速攻克榆中。
霍弋暗自嘆息了一聲,諸葛亮無法攻克上邽,似乎也是天意。上邽之所以能堅守到現在,原因只有一個:郭淮在城裡,他還有五千多士卒,在城外,還有三千多騎兵。郭淮不是不想逃,他是逃不掉,當時馬謖來得太急,郭淮情急之下,只好躲進了上邽城。這直接造成了上邽城中有足夠的防守兵力。諸葛亮雖然有五萬多人,卻大多是新兵,山地戰是高手,攻城戰卻不擅長。雙方的優劣一比較,上邽能夠堅守到現在,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諸葛亮也不是沒有機會,上邽城裡雖然有足夠的兵力,也有郭淮這個征戰多年的宿將指揮,但是他們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他們沒有足夠的糧食,短期內也不可能有援軍。只要給諸葛亮一點時間,上邽城不攻自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問題是那些反對者不打算給諸葛亮時間,他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諸葛亮出兵以來的輝煌戰果,卻緊緊的抓住諸葛亮沒有攻克上邽這一點,不斷的給諸葛亮施加壓力。現在魏霸又來這麼一手,更把諸葛亮逼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不同意魏霸的建議,那他們的矛盾就會公開化。同意,無疑是讓魏霸進一步坐大,將來為禍更烈。
霍弋不知道諸葛亮會怎麼處理。如果馬謖在這兒,諸葛亮會和他商量,可是馬謖現在在榆中,諸葛亮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諸葛亮沉思了半晌,鬆開手,輕聲吩咐道:“召集丞相府的重要掾屬,討論魏霸的建議。”
霍弋猶豫了一下:“丞相?”他很清楚,召開丞相府重要掾屬會議的結果不言自明,荊襄系內部意見不一,而其他人都會同意這個看法,他們肯定樂於看到荊襄系的內訌,也樂於看到非荊襄系的力量走上舞臺。對他們來說,魏霸是死是活都無所謂,有人跳出來和諸葛亮爭權,便是一件好事,而眼前這個時機又是如此的合適,如此的冠冕堂皇。
“沒事,你去傳達我的命令吧。”
“喏。”霍弋不敢怠慢,轉身出去了。諸葛亮重新拿起那份軍報,重新看了一遍,嘴角微挑。
彭珩看著輪椅上的彭小玉,愣了半晌,突然勃然大怒:“我要殺了那個豎子!”
彭小玉精神有些疲倦,她靠在椅背上,默默的看著彭珩:“阿兄,你要為我報仇的話,應該去殺夏侯徽。是她把我關入大牢,又下令用刑的。”
“你胡說什麼!”彭珩厲聲道,走到門口,揮了揮手,示意門口的侍衛警戒,順手關上了房門,重新走到彭小玉面前:“夏侯姑娘是令主未過門的妻子,將來也是我的主母”
彭小玉微微一笑,打斷了彭珩的話:“所以你只敢遷怒於人?”
彭珩一滯,他瞪著彭小玉半晌,忽然冷笑起來:“我明白了,小妹,你是不是受了刺激,昏了頭,居然冒險到宛城來,為他做說客?”
彭小玉將胳膊支在扶手上,託著腮,嘴角噙著淡淡的笑,出了一會兒神,這才點點頭:“是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