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部分,霸蜀,敏兒不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對在谷口嚴陣以待的魏軍,趙雲最後也許能出來,但是肯定要耗費很多時間。
而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提前把趙雲那一萬人派上用場,對整個戰場情勢有莫大的幫助。
這不是開始設計好的方案,但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又怎麼可能墨守成規,拘泥於成法而不知變通。魏延有這樣的眼力,也有這樣的勇氣和擔當。
一萬精銳隨即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陳祥帶領,直撲潼關。與他們隨行的是上百艘裝滿了木料的大船。這些木料本來是準備運到陳倉去的,被魏霸派人中途截了下來,轉運到潼關去。潼關城破損嚴重,要想盡快的修復到能夠使用的地步,擋住接下來魏軍的反攻,這些木料不可或缺。
魏霸建議夏侯懋“高築牆”,其中最重的一個城就是潼關。只是潼關不能明修,只能暗中準備。
魏延隨即帶著五千人趕往郿塢,他聽陳祥說,從潼關來的一千魏軍就在他前方不遠。魏延決定,先吃掉這一千人,然後用他們的旗號和印信趕往郿塢,尋找突襲的機會。
斥候很快送回了訊息,一千魏軍就在前方的小槐裡,離他們只有五十里路。魏延看了看天色,下令全軍急行軍。
魏家武卒中有不少人到關中執行過任務,對關中地形並不陌生,魏延手中的關中地圖也不比夏侯懋手中的差,到了關中,他簡直和到了家沒什麼區別。甩掉了體力稍弱一些的五千郡兵,魏家武卒終於可以全力施為,他們藉著月光,穿行在山林之間,猶如夜行的猛虎。
黎明時分,魏延趕到了小槐裡城西的山谷,在檢視了地形之後,他安排了埋伏點,所有人立刻進入戰鬥位置,這才開始休息和進餐。一聲令下,將士們就在陣地上坐下,從背後拿著乾糧和淡酒,迅速進食以補充體力。
魏延巡視陣地後也坐了下來,從身上的乾糧袋中拿出兩塊大餅,咬了一口,看著夾在餅中的一大塊鹹肉,不禁有些心疼。為了準備這次行軍的乾糧,張夫人將魏家莊園裡能宰的牲畜幾乎全給宰了,能吃的肉,也全給他們用上了。從去年冬天開始,張夫人就開始囤積鹹肉,為了這次行軍,他們連過年都沒能敞開肚子吃。當時他還有些奇怪,後來才知道,張夫人把大部分的肉都醃了起來,為的就是既能讓他們吃飽,又儘可能的減輕攜帶乾糧的重量,在同樣的重量下,攜帶這樣的肉餅比純粹的麥餅可以多支援一倍的時間。
當然了,這樣做的代價也是驚人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魏家現在連一根肉絲都找不出來,包括張夫人在內的所有留守人員都只能吃素。
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效果也是非常明顯。吃這種包了鹹肉的餅,不僅可能補充體力,還能省去升火造飯的時間,也就降低了被敵人發現的機率。五千人伏在山凹裡,卻不發出一點菸火,不走近看,幾乎很難發現這些藏在山凹裡的勇士。
三口兩口吃完了早餐後,不少士卒抓緊時間打個盹,為接下來的戰鬥做好準備。魏延卻沒有睡。他隱在一塊巨石後面,看著遠處的官道,一千魏軍將從那裡出現,進入關中的第一戰即將打響。然而他卻不擔心這些,他關心的是郿塢的魏霸。
從陳祥轉述的話中,魏延感覺到了一些異樣。
魏延不知道諸葛亮的具體安排。他“被貶”之後,一直呆在魏家莊園,為即將開始的奇襲做各種準備,包括訓練武卒,習慣新式裝備等等,他被叫到沔陽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做好了安排,他只是聽命行事罷了。
他原本以為,諸葛亮既然要取納了他的子午谷計劃,那主力就應該是從褒斜道進入漢中。現在褒斜道只有趙雲,那諸葛亮在哪裡,蜀軍主力在哪裡?真如魏霸所說,他去了隴右?是魏霸打聽到的訊息有誤,還是諸葛亮根本沒按當初的計劃行兵,又有了新的安排,卻沒來得及通知他?
魏延沒有往深處想,他不是那種善於揣摩人心的人,他只關心現在的戰場形勢。既然諸葛亮的主力不在褒斜道,那接下來關中的戰事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能夠用得上的人只有他和趙雲這兩萬人。
這也是他堅持要先把趙雲接應出來的原因之一。沒有了諸葛亮率領的主力,趙雲這一萬人在褒斜道里多耽擱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險。
“阿爹,你休息一會兒吧,我替你看著。”魏武拿著一壺水走了過來,遞給魏延。
“沒事,我不累。”魏延疼愛的看了一眼魏武,接過水,仰起肚子,灌了一大口。這一年來,魏武的身體發育很快,竄了一大截,已經有他的肩高了。他從小習武的體能也充分展現了出來,在子午谷棧道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