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部分,宋師,隨便看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音未同,情慮相契”;這些賣馬人文化如此,可見當時大理文化的一斑。
1202年(宋寧宗嘉泰二年)大理使人入宋求大藏經,得1465部,置五華樓。
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蒙古出兵臨關,遠征大理,大理國王段祥興派大將高禾出戰,高禾在九河戰死,南宋派使節到大理憑弔。
元初郭松年《大理行紀》說:“宋興,北有大敵,不暇遠略,相與使傳往來,通於中國。故其宮、室、樓、觀、語言、書數,以至冠婚喪祭之禮,干戈戰陣之法,雖不能盡善盡美,其規模、服色、動作、云為,略本於漢。自今觀之,猶有故國之遺風焉。”這一概說,簡要而確切地說明了西南邊疆的大理與內地的密切關係。
這種全方位的交往,縮小了兩地的文化差異,為元代的統一創造了條件。
宋代經濟發達,但由於其施政方針“重文輕武”,使得一直軍力積弱,北方鄰國如遼、金、西夏,都敢於欺侮宋朝,只有大理對宋友好,雙方從無戰爭。
大理國與宋朝
大理國建立時,中土正逢五代十國的亂世,宋朝建立後,968年,大理致書宋廷,要求通好;此時宋朝北方未定,無力顧及西南,此事也就沒了下文。儘管宋朝與大理國的關係,由於宋太祖“不暇遠略”的方針而有所疏離,大理國仍然一直向宋朝稱臣。
大理國第5個皇帝段素順碰上趙匡胤南征,趙匡胤有鑑於唐時用兵南詔的慘敗,以玉斧(一種文具)在地圖上一劃,以大渡河為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