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解密中國大案2006,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笑納。一連串的骯髒交易,暴露了我無恥的權錢交易和對金錢的貪婪。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一旦與利益掛鉤,就是對權力的褻瀆,最終被權力所傷,甚至是致命的傷。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個領導幹部,不管工作多麼繁忙,切不可放鬆學習,不管社會生活如何變化,切不可放鬆自律,交友一定要慎之又慎。
僥倖心理是我斂財不計後果的動力。
我的犯罪是從世界觀蛻變,革命意志衰退開始的。當我第一次收受別人的賄賂時,思想也有過“收”還是“不收”的矛盾鬥爭,心裡也在自問,這是犯罪嗎?其實答案是肯定的,可我偏要做否定。你幫我忙,我領你情,人與人之間往來誰人能免?掩耳盜鈴的自欺欺人無非是為淡化內心深處的罪惡,為自己的犯罪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而核心則是僥倖心理。一個送錢,一個收錢,一無旁證,二無憑據,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風險何在?況且行賄與受賄在法律上是一根繩上的兩隻螞蚱,誰會送了錢之後又去告發自己犯了行賄罪呢?
權錢交易的假象,行賄受賄的隱蔽性,確實不是一時一事就可以暴露的,僥倖心理在一定時間內得逞,其結果便是膽子越來越大,到後來受賄已不是什麼僥倖心理,而是肆無忌憚,利令智昏,因而最終敗露就毫不奇怪了。
綜上所述,我的人生悲劇和血的教訓,再次警示人們,尤其是那些重權在握的領導幹部,平時就要防微杜漸,潔身自好,慎重交友,淡泊名利,珍惜人生美好的幸福生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穩、走好。“痛莫大於不聞過,辱莫大於不知恥。”雖然我已年過半百,但我仍有信心,自覺學法守法,認真改造世界觀,告別恥辱的昨天,珍惜難得的今天,迎接美好的明天,努力重塑健康的心靈。
第二章 草根行長“勿忘在莒”
在講述張恩照的故事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叫“勿忘在莒”。
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有一次齊桓公和宰相管仲、大夫鮑叔、甯戚四人一起喝酒,喝到高興時,齊桓公對鮑叔牙說:“為什麼不給我祝酒?”鮑叔牙聽了,就雙手捧著杯站起來說:“希望您不要忘記流亡在莒國的時候,希望管仲不要忘記在魯國成為階下囚的日子,希望甯戚不要忘記在齊都城外放牛的時候。”
齊桓公還沒當上齊桓公之前,為避齊襄公之亂,逃居到莒國,也就是現在的山東莒縣,受盡了磨難;管仲為了公子糾曾被拘押在魯國,吃盡了苦頭;甯戚當初從衛國逃到齊國時,曾在車下餵牛,也是窮困潦倒。這三個時期,是三個人的人生中最艱苦、最難過、最困頓的時期。齊桓公繼位之後,任命管仲、甯戚為重臣,三個人都有點驕傲情緒,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所以正直無私的鮑叔牙才借敬酒提醒他們不要忘記了那些苦難。應該說,鮑叔牙的提醒是及時的、深刻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人應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多回憶過去,進而珍惜現在,繼續保持以前艱苦奮鬥的作風,不忘自己的本色。
這個典故出自《呂氏春秋·直諫》,原文是這樣的:齊桓公、管仲、鮑叔、甯戚相與飲酒酣,桓公謂鮑叔曰:何不起為壽?鮑叔奉杯而進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縛在於魯也,使甯戚毋忘其飯牛而居於車下。
勿忘在莒,簡單說就是“不忘本”。
很多人知道張恩照的名字,並不是他接任王雪冰擔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而是他跟隨王雪冰“前腐後繼”倒下之後。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這位省部級高官來自山東莒縣。
山東莒縣,就是剛才成語中“勿忘在莒”的古莒國之地,地處民風淳樸的沂蒙山腹地,曾經為中國革命立下汗馬功勞的沂蒙老區。張恩照是沂蒙山區裡走出來的高官之一,也是沂蒙子弟中在新中國級別最高的落馬官員。
根據司法機關提供的權威資料稱,張恩照,男,60歲,1946年12月17日出生,漢族,出生地山東省莒縣,大專文化,原系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原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行長,住北京市西城區某小區某號樓某單元室,戶籍所在地:上海市徐彙區某路某弄某公寓;因涉嫌犯受賄罪,於2005年6月13日被羈押,同日被逮捕,羈押在公安部秦城監獄。2006年11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受賄罪判處被告人張恩照犯有期徒刑15年。一審判決後,張恩照沒有上訴,但卻提出了到上海服刑的請求。
大上海,繁華的大上海,是沂蒙子弟張恩照的發跡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