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1部分,驍騎,溜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稚氣未脫的臉龐,他生生忍住了,沒有當場發難。

畢竟,對方還是個尚未及冠的年輕人,嚴格說起來還是個孩子;而他龐統現年已二十有五,早已成人,大人豈能和孩子一般見識?

更何況,他此行的目的同樣是為了與魏國結盟,並且通力合作,聯手出兵。在這一點上,彼此都有結盟的意願,目標是一致的。

這就是龐士元的心胸和氣度。

他雖然智謀過人,心思縝密且能言善辯,卻待人寬厚,看人通常都是看別人的長處,從不揭短。他喜歡評價人物,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

他說:“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好嗎?”這是龐統的憂國憂民之心,也是他的價值觀。用當下的話說。他所做的就是傳遞正能量。

由此可見,龐統是真正的胸襟寬廣之人。不拘小節,雅量高致。氣度恢弘。反之,若是沒有容人之量,又怎會看到別人的長處,並願意成就別人的名氣呢?誇獎別人是一種美德,龐統無疑就是這種美德的先驅,或許還是鼻祖亦未可知。誇獎自家孩子不在其中。

在這個以貌取人社會里,他站在被人遺忘的角落,是人群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連普通人都不如。但是他靠自己的努力給自己塑造了一個純淨而強大的內心世界。他的心靈遠比外貌光鮮,睿智而強大,勝過普天之下絕大多數相貌堂堂之人。

但是龐統絕不是爛好人,他有著自己的處世標準,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亂世當中,他的才能全都集中在軍事鬥爭之上,沉著冷靜,目光長遠,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善於捕捉機會,殺伐果斷,一旦抓住戰機就會像毫不猶豫地迅速出擊。

兵者,詭道也。軍事鬥爭是生與死的較量。容不得半分仁慈和憐憫,將有限的兵力和資源發揮到極致,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才是兵家所要做的事情。龐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此次出使長安。在南漢使團名冊之中沒有他的名字,可他卻用化名藏匿在扈從之中。混進長安城。不僅龐統是這樣,坐在他對面的曹丕亦是如此。他們千方百計趕來長安。不單單是為了暗中結盟,還有實地觀察西涼局勢和沿途關隘守軍兵力的目的,為不久之後即將發起的聯手出擊做好準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北魏和南漢的智者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做出了相同的舉措,藉助此次觀摩登基大典的機會,派遣最得力之人前來長安窺探關隘防禦力量和西涼軍所擁有的實力。一舉兩得之事,豈可輕易錯過?

暗自思量之際,龐統輕輕揮手,站在他身後的一名彪形大漢立即上前,從懷中取出一卷明黃色的詔書遞給曹丕。曹丕見狀,同樣揮手示意身後的扈從上前,將魏國國書遞給龐統。

龐統低聲道:“這是我家主公給魏帝的盟約國書,子恆不妨開啟看看,如果沒有異議的話,你我二人便可代替兩家主公簽訂盟約。”說話間,龐統已經攤開手裡的詔書,黃色信帛上的字型很大,藉著月光便可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龐統和曹丕素未謀面,此次是第一次碰面,萬一有詐或是其中一方作偽,那麼另一方使團就要大難臨頭了,決計無法活著走出長安城。為了慎重起見,站在龐統身後的彪形大漢和曹丕的扈從幾乎同時點亮風燈,舉著風燈,以供他們二人仔細甄別手裡的詔書。

“這、、、兩萬匹戰馬,未免太多了吧?”曹丕之前滿口答應,但此刻看到盟約上的數字之後卻大吃一驚,遂滿臉狐疑地看著龐統,需要他作出合理解釋。顯然,在曹丕看來,南漢遞交的盟約無異於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動輒索要兩萬匹戰馬,莫非以為魏國是開馬場的嗎?要知道,魏國雖然在冀州之戰中繳獲了數萬匹戰馬,但終究還是數量有限,大多數戰馬都已組建成軍,眼下已經沒有剩餘戰馬了。最重要的是,魏國本身沒有牧場,無法培育戰馬,現有的戰馬除了繳獲所得之外,餘下全是從私自販賣戰馬的商隊手裡高價購買來的。

對於北魏和南漢兩個諸侯國而言,早在五年前戰馬就是最為稀缺的戰爭資源,有價無市,往往一匹上乘戰馬就能價值千金,並且數量很少,千金難求。現如今,所有盛產戰馬的州郡和草原全都掌控在西涼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英美]如何追殺一隻吸血鬼

秋聲去

玄黃之始

青澀春天

[綜]主人有難

紅色風帆

征服你

榴蓮香菜

女子無德自風流

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