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部分,三國之北漢燕王,莫再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鬆懈的時候,一直潛伏在暗處的暗影成員忽然暴起,數十支兩人組成的小隊,在紛亂的戰場上,做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規避動作,快速的向去卑等人接近。在接近到去卑等人百步之內,這些暗影成員同時對著去卑他們做出了同一個動作,舉起手臂,扣動了環扣在手臂上的溪子連弩。
嘭嘭嘭——一陣密集的弩弦震動聲響起,三連發的溪子連弩再次展示出了它應有的威力。在近百名暗影成員的全力開火下,三白根弩矢從各個角度、各種方位,對去卑等人來了一次密集的攢射。
暗影成員的隱蔽性和速度,加上溪子連弩出其不意的射擊,根本沒讓護衛在去卑他們身邊的匈奴人做出任何反應,數十聲慘叫在去卑等十幾位匈奴首領口中發出,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匈奴首領,竟然無一人能躲過暗影成員的刺殺,有的人被射中要害,只發出一聲慘叫,就命歸黃泉了,有的首領則是被射中第一箭之後,一時未死,又被繼續激射而來的弩矢再次洞穿,發出有一聲慘叫,所以十幾位匈奴首領,才會發出數十聲慘叫。
比及暗影成員們停止了射擊,以去卑為首的匈奴首領,全部被連人帶馬射程了刺蝟,每個人的身上至少插著五根還在晃動的鵰翎!統治匈奴十幾年乃至數十年的首領們,竟然以這樣一種方式。被暗影成員們終結,被他們在戰場上堂堂正正的刺殺!就此宣告正式退出歷史的舞臺,魂歸大漠。
一擊得手,暗影成員沒有半分的停頓,立刻化整為零,趁著匈奴人還處於極度的震驚中沒有反應過來的短暫呆滯,急速向著四面八方撤退。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暗影成員無愧於王敖老祖、槍神童淵以及敖烈本人等數位名家的教導,天下第一刺客組織的威名。就此被冠在了暗影成員的身上。
隨著去卑等人被刺殺。匈奴人的抵抗變得更加無力了。在經過兩個時辰的攻伐後,幾乎被敖烈所部漢軍全殲。只有不到兩萬的匈奴人,在最後時刻棄械投降,做了漢軍的俘虜。至此。敖烈此次的北伐。可算是大功告成。除了先後兩批人數達到九萬人的俘虜之外,匈奴全部的青壯,幾乎盡皆歿於此役。再也不會對大漢的北部邊疆,構成任何的威脅了。
戰後,敖烈一面讓呂布、趙雲、馬超率領本部精銳,強行把各個部落的匈奴人都聚集到狼居胥山來,一面讓諸葛亮、徐庶和李儒清點戰損和戰利品。
數日後,呂布等將先後回到狼居胥山,他們押來了四十萬多的匈奴人,這些人,大多是老幼和女人,只有極少的一部分身體羸弱的青年,因為身體條件不好,才沒有被各部首領強行拉上戰場。同時,他們還把各個部落的物資也一起帶了回來,在狼居胥山下,各種物資分門別類,堆成了數座小山。
另一邊,諸葛亮等人的清點工作也完結了,敖烈沒興趣聽收穫了多少戰利品,反正不會是小數目就對了,他只關心自己部下的戰損。經此一役,三支精銳都出現了較大的傷亡,其中尤以血殺軍的傷亡最重,原本接近五千的人數,在戰後驟降到了不足三千人,戰損高達兩千。龍驤軍和虎賁軍也分別出現了將近兩千和一千五百多的戰損。三萬新軍則是又折損了一萬人,八千烏桓騎兵的戰損還算不高,但也有兩人多的傷亡。至於來去無蹤的暗影,竟然也出現了傷亡,三百暗影成員,有近百人把性命留在了戰場上。
敖烈讓諸葛亮把戰死將士的名字,一一記載在冊,以便回到燕京之後,把這些令人惋惜又自豪的名字,銘刻到忠烈碑上。屆時,也會有政務府和軍事府協調處理這些將士的死後事宜,發放不菲的撫卹金給他們的家屬。
當大漠的太陽,經過一夜的黑暗之後,再次爬上天空的時候,敖烈沐浴薰香,來到事先命部下築起的封禪臺上。偌大的封禪臺只有敖烈一個人的身影,朝陽的光輝映照在他的身上,在他的身周形成一圈金黃色的光環,映照的游龍嘯天甲折射出多彩的反光,襯托的敖烈仿似九天之上的天將下凡一般。
在封禪臺下,四十餘萬匈奴老幼婦孺,被分成四個方隊,分別由一萬名嚴陣以待的漢軍看管,呂布、趙雲、馬超和許褚,分處四個方位,冷冷的注視著匈奴人的一舉一動,如果誰敢發出任何異響,已經蓄勢待發的溪子連弩,便會洞穿他們的咽喉。
敖烈此舉,是效仿當年的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下,進行封禪,也就是後世流傳於世的封狼居胥的典故。今日,敖烈要在封禪臺上,為戰死的漢軍將士禱告,祝願他們的靈魂得以安息,並承諾將他們的屍身帶回故鄉。
一陣大漠的微風吹過,拂動著敖烈身後雪白色的披風,敖烈如標槍般站立在微風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