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部分,三國之北漢燕王,莫再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死亦為鬼雄
朱儁帶來的這支人馬,可是敖烈翻盤的希望所在,是敖烈應對曹操與郭嘉聯手製定驅虎吞狼之計的奇兵,現在聽到朱儁的軍中竟然會莫名的出現士氣低迷的現象,敖烈不由得心中大為著急,立刻讓報信的探馬帶路,帶著馬超、許褚和典韋以及一百名血殺軍精銳,趕往朱儁駐紮的山谷。
來到山谷之外,敖烈從外圍巡哨的軍士臉上,感覺到了一抹濃重的悲傷,在這種氣息的渲染下,似乎整個山谷都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敖烈十分不喜歡這種感覺,這讓他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
進入山谷之中,敖烈看到朱儁部下的將士們,沒有進行日常訓練,甚至連走動的人都很少,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低聲說著一些什麼,不少人的臉上,還都帶有淚痕。當他們在看到敖烈之後,紛紛站起身來,向敖烈行禮,但無論怎麼看,他們的禮貌都帶著一種說不出的哀傷。
這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的軍隊還怎麼去打仗?上了戰場不是去送死嗎?軍心呢?軍心為何會消散的如此徹底?一連串的疑團在敖烈的腦海中響起,催促著他快步走向朱儁的中軍大帳。
進入大帳內,敖烈立刻就明白了外面的那些將士為何會悲傷了,因為敖烈看到,往昔平定黃巾叛亂,威風八面的朱儁,此刻已經是纏綿病榻之上的垂死之人了。歲月在朱儁的臉上刻畫出了太多太多的痕跡,時光匆匆流逝中,朱儁這位老將,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或許是朱儁往日的戰績太過輝煌,讓人們對其敬仰的同時,忽略了他的年齡,甚至就連敖烈都或忘了,朱儁已經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了。
在劇烈的咳嗽聲中。朱儁躺在病榻上,緩緩的轉過頭來,當他看到敖烈的那一瞬間,雙眼中猶如迴光返照般的迸射出兩道精光,緊接著,便又黯淡了下去。敖烈分明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忠君為國的堅定信念和壯志未酬的無盡遺憾。
快步來到朱儁的床邊,敖烈單膝跪地,不顧燕王之尊,向朱儁行了一個子侄禮。悲慼的說道:“老大人,連累老大人了,烈不知老大人身患重病,還要請老大人出征,是烈的過失。”朱儁的兒子朱皓在旁邊哭泣著說道:“當初燕王來到長安的時候,父親就已經是身患重病了,可他知道燕王一定是為了漢中之事而來的,因此便對燕王隱瞞了病情,約好一起出兵。在出徵之前。父親的病還發作過一次,末將本想替父出征的,可是父親說什麼也不肯答應,執意要親自出徵。這一路走來,父親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今日白天的時候,病情突然惡化。現在現在,恐怕是”說到最後,朱皓已經泣不成聲。再也無法說下去了。
“好了都什麼時候了,還咳咳,還說那些做什麼,大丈夫生於生於天地之間,自當咳咳,自當為國盡忠,這是軍人的職責,也是也是軍人的榮耀”朱儁蒼老的聲音響起,打斷了朱皓的哭訴。聲音雖然蒼老,但是話中的意境卻鏗鏘有力,鐵血硬漢的本色,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一刻,依舊貫穿在朱儁的靈魂深處。
緩緩抬起手來,朱儁用力抓住了敖烈的手臂,喘息著說道:“燕王,老夫是不行了,即刻起,老夫將咳咳,將麾下將士便交到你手中了,答應答應老夫,一定要奪回漢中,保住保住大漢!”
敖烈的雙眼已經模糊了,連忙伸出手抹去眼中的淚水,讓朱儁枯槁的面容重新出現在自己的眼前,鄭重的回答道:“老大人放心,敖烈活在世上一日,便不會讓漢人受到欺凌,敖烈一定帶著他們,過上沒有戰爭,沒有飢餓的安定生活。”敖烈的話,是由心而發,他不能保證大漢會永遠傳承下去,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強悍的王朝,也終有沒落的一日,但是敖烈身為一個漢人,他一定會竭盡全力把漢人的傳承延續下去,就像後世歷史課本上記載的那樣,無論華夏大地上的朝代如何更迭,但是漢人這個稱呼,卻一直貫穿在華夏的發展史中,上下五千年,漢人始終是華夏大地的主宰!這一點,敖烈絕不會讓它發生任何的偏差!
其實敖烈口中的漢人,和朱儁等人意識中的漢人並不相同,朱儁等人受時代的限制,思維相對敖烈來說,是狹隘的,他們認為敖烈口中所說的漢人,指的是大漢的子民,只有敖烈自己清楚,他所說的漢人,是千千萬萬的華夏子孫,漢人只是對華夏的籠統稱呼,這個稱呼中,包括現在的大漢自民,也包括已經漢化的鮮卑、匈奴等異族人,甚至還包括流傳於後世的五十六個民族!這些人,都是廣義上漢人的一部分,他們都是華夏的主人!沒有人可以在他們手中奪走一寸的中華大地,也沒有人可以在他們面前,將華夏的傳承滅亡!敖烈的諾言,就是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