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部分,三國之北漢燕王,莫再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羽,徑直策馬離去了。
見到一場風波終於平息,劉曄連忙來到關羽馬前,拱手說道:“關將軍還是快快渡河,你這一路走來,已經快要把司空麾下的眾將都得罪遍了,再不走,恐怕還會再起波瀾啊。”
關羽不想讓劉曄難做,便點了點頭,翻身下馬,拉著紫騂的韁繩,登上了劉曄的渡船。等到關羽部下將士都登船之後,劉曄催促水手向北岸駛去,不到時辰,便已經來到了黃河的北岸,進入了魏郡的境內,出了魏郡在向北走,就是諸葛亮鎮守的冀州了,那裡,就已經是燕國的境內了。
劉曄陪同關羽等人來到魏郡的邊境線上,拱手對關羽說道:“關將軍,前面就是那臥龍孔明鎮守的冀州之地了,某不方便過去,就送到這裡了,望將軍一路順風,保重!”
關羽回以一禮,說了聲多謝,然後便帶著周倉等人催馬前行。都走出百步之後,關羽回頭看到劉曄還在原地目送著自己,心中一陣感動,策馬又跑回了劉曄的身前,抱拳說道:“先生,關某聞聽先生胸中有大才,且又是漢室宗親,何故屈身與賊?不若先生今日便隨關某一同離去,日後在劉皇叔帳下並肩作戰,若何?”
劉曄搖頭笑道:“關將軍說某所投並非明主,但以某看來,關將軍亦是所託非人啊,倒是翼德將軍,如今卻是終得明主了啊。”
劉曄的話,讓關羽心中大怒,忍不住斥責道:“先生休要搬弄是非!關某大哥身為皇族後裔,待人處事寬厚仁德,以仁義為處世之根本,緣何在先生口中,卻非明主?”
劉曄搖頭嘆息道:“某也不和將軍做口舌之爭,等見到翼德將軍之後,關將軍自會知曉,只是倒是如何取捨,就要看將軍的本心了。順便奉勸將軍一句,剛則易折,還望關將軍處事寬容一些,太過孤傲,只會自尋煩惱的,告辭!”
看著劉曄離去的背影,關羽心中竟然沒來由的生出一陣心悸,劉曄一定是知道了什麼!他一定知道三弟翼德投效敖烈的真正原因!但是他卻沒有告訴自己,是怕自己接受不了,還是其他的什麼?關羽悶悶不樂的目送劉曄遠去,帶著重重的心事,重新回到了道路上,帶著周倉等人一路向北走去。
進入冀州之後,關羽等人再也沒有遇到過阻攔,所到之處,各地守將都和氣的出城迎接,盛情款待一番之後,在送關羽離開。一路走來,不單是關羽,就連周倉甚至是關羽部下的五百校刀手,都感覺得出,冀州的風土人情,比之荊州不知強了多少,在這裡,人人安居樂業,宛如人間天堂,這裡沒有紛爭,沒有爾虞我詐,燕國的子民們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臉上大多帶著滿足和充實的微笑,比起那些終日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下,惶惶不可終日的荊州居民可要幸福的太多了。
周倉一邊環視著四周的人群,一邊讚歎的說道:“常聽人言,在燕國生活就是在天堂生活,今日一見,此言果然不虛。當今天下,怕是再也沒有哪裡能比燕國更適合居住了。”
關羽騎在紫騂之上,心中頗有同感,不由得又回想起以前歷次和敖烈見面時的種種場景,在關羽的記憶中,敖烈曾經不止一次說過,他起兵並非是為了爭權天下,做一方霸主,而是為了千千萬萬的大漢子民,他要讓治下的子民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現在看來,敖烈確實做到了當初的承諾,使得燕國境內的千萬子民,過上了他想讓大家過上的好日子。
不過關羽也只是在感嘆了一番之後,就把眼前的景象自動遮蔽了,他始終沒有忘記這次前來的目的,他是來找張飛的,他要和張飛當面說個清楚,問明白張飛到底因為什麼不顧兄弟情義,轉投到了敖烈的麾下。關羽畢竟只是個武人,他還不能透過表現看本質,對燕國子民的平靜生活,他只是心中頗為感概,卻並沒有往更深層去想。
經過數日的跋涉,關羽帶著部下來到了鄴城,燕國的相國兼冀州牧諸葛亮隆重的招待了關羽,然後安排徐晃帶著一百名親兵,護送關羽北上前往燕京,諸葛亮知道徐晃和關羽因為家鄉離得近的緣故,兩人的私交不錯,也是有意讓他們敘敘舊。
在徐晃的陪伴下,關羽終於來到了燕京,從當初在襄陽出發,一路北上跨過了近兩千裡的距離,關羽終於來到了燕京,並且在第一時間內見到了張飛。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訊息早已鬧得沸沸揚揚,敖烈手中有暗影王牌,又怎麼會不知道關羽的行程呢?所以當關羽來到燕京城外的時候,敖烈已經帶著部下的一眾文武要員以及張飛,出城來迎接關羽了,這也讓關羽和張飛這兩個二十年的老兄弟,第一次在不同的陣營中見面。(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