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翡翠謎中謎(出書版),中國長城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框的玉牌端詳著。
“怎麼不對勁?”雷濤問她。
“你看這兩塊子岡牌,”藍筱把手裡的玉牌放在燈下,“簡直是一模一樣。”
“子什麼牌?”一個警員沒聽懂她說什麼。
“哦,子岡是人名。”藍筱對他說,“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有個大玉雕家陸子岡。他的技藝高超,尤其擅長平面減地的雕刻方法,也就是咱們常說的淺浮雕啦。相傳牌形玉佩這種飾物是他發明的,所以後世就稱之為子岡牌。”看到對方釋然的表情,她臉上又露出淺淺的酒窩。
“這些東西,肯定是用同樣的模具,靠機器加工出來的。”雷濤說,“手工雕刻靠人手和砂輪、鑽頭配合,每一條線都不會完全相同。刀痕上常常可以看到崩口。這幾塊牌子一看就是機器活兒。而且子岡牌的特點正好適合用機器加工。”
現代玉器加工最常用的是超聲波靠模雕刻工藝。這樣加工出的玉器都帶有明顯的特點,比如掏出的洞都是有坡度的,以便模具進出;雕件看起來複雜,但往往會有一個共同的平面;還有就是,批次生產的產品,外形上就像流水線做出的工業品,沒什麼差異,唯一的優點就是省去了人工成本,所以價格便宜。
“我不是那個意思。”藍筱又拿起一塊玉牌,“圖案是雙胞胎不稀奇,可是你們看,它們的紋路都一樣,這也太少見了。翡翠的特點就是,即使出自同一塊玉料,也幾乎不可能有兩件完全相同的作品。”
她提起曾經問過老師梅東元,為什麼拍賣會上最貴的常常是珠鏈。梅東元告訴她,因為珠鏈和手鐲一樣,原則上要求從同一塊石料上取料。可是,每一塊翡翠內部的種、水、色、紋理也是變化多端,一旦兩顆珠子的差異明顯就會使珠鏈的價值大打折扣。所以,上好的珠鏈選料困難,浪費也多,價格才會動輒幾百萬甚至近千萬元。
“還有啊,為什麼包了個邊?”藍筱擺弄著兩塊玉牌,“這兩塊玉看著不錯啊。老師說過,好玉不鑲嵌,要的就是自然美。就像天生麗質的美人,化個大濃妝反而糟踐了姿色。”
“美人也需要適當打扮嘛。”祁向君說,“有些高檔掛件會用白金鑽石鑲邊。白金和鑽石可以把上等的翡翠襯托得更綠,更豔。”
“但這牌子上的金屬不是白金。”秦思偉說,“化驗結果是鍍鉻的銀。”
“而且啊師兄,鑲邊的都是比較小的掛件。”藍筱對祁向君說,“這麼大的薄玉牌鑲邊,就像西裝配了拖鞋,不倫不類的,總覺得怪異。”
“藍筱說得對。”雷濤想到了什麼。他跑到外面找到值班的醫生,厚著臉皮好說歹說管人家借來了小鉗子和小鑷子。
“你要幹什麼?”滕一鳴看他用魚嘴鉗掰扯玉牌的銀框,嚇得趕緊出手阻攔。
“等我拆開你就明白了。”雷濤扒拉開他的手,用力將銀框剪斷,小心地掰開。一塊完整的玉牌像變戲法一樣散開成了上中下三片。上下兩片很薄,顏色鮮綠,中間一塊則是灰乎乎的,和其他幾塊不包邊的一樣難看。
“原來是三及第。”祁向君頓悟。三及第是奸商作假的伎倆之一。通常是把真的、品相好的翡翠切得很薄做面和底,用質量差的玉石做夾心,然後用鑲嵌處理將三塊玉片像做三明治一樣合在一起。兩塊鑲嵌玉牌看起來一模一樣,就是因為用了相同的染色翡翠切片做面。
“現在的問題還是中間這一層夾心。”雷濤撿起夾在中間的玉片,“它到底是什麼東西?”
“你們都說它不是天然翡翠。”藍筱皺眉,“但秦隊長說了,它和天然翡翠的成分是一樣的啊。這是鬧鬼了嗎?”
“難道說”祁向君突然打了一個響指,“我明白這些東西是怎麼回事了。”他站起來在床邊踱步,嘴裡低聲嘟囔著。
“你明白什麼了?”滕一鳴用看瘋子的眼神看著他。
“我想起來了,我見過類似的東西。”祁向君說,“哦,不,我沒有見過成品,只是見過半成品。看來他竟然真的做出來了。”
“誰?做出來了什麼?”秦思偉耐心地問,“祁先生,你在哪裡見過這種玉器?”
“那是幾個月前的事了。”祁向君一時平靜不下來,在屋子裡亂轉,“我在一個朋友那裡等等!莫非一直是他在暗中搗鬼?”他停住腳步,“我怎麼把他給忘了!嗯,肯定是那傢伙!”
“你在說什麼啊?”滕一鳴推了祁向君一下,“喂,醒一醒!”
“放心我沒說胡話。”祁向君搓了搓泛紅的臉,“這種工藝不算新鮮,但是平時太少見了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