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9部分,如果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雲,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檜就在這種疑雲中走向南宋朝堂,一路上遭遇無數質疑的目光。不過,他不在乎,因為有兩位大佬向朝廷保證,說他是忠臣,絕不是奸細,而且,他的迴歸是英雄壯舉。
這兩個大佬分別是首相範宗尹、同知樞密院事李回。兩個人加起來正好是南宋軍政大權的總和。他們聯袂出場,就算不能讓人心盡服,至少秦檜在官場內部可以安身立命了。
不久之後,人們一直在琢磨,難道從漣水寨賣酒的王秀才,到南宋首相範宗尹、樞密院事李回,他們都是秦檜的同夥,一路把秦檜護送到趙構的面前?
參照以後的事情,沒法不讓人懷疑,而答案又是那麼模糊。王秀才這個人無從考證,難道他是金人設在漣水寨的內線嗎?
沒那個必要。一個賣酒的,軍、政兩界都挨不上邊,功能幾乎接近零,沒有培養價值。那麼是範宗尹嗎?更可笑了。
查範首相的履歷,這真是一位青年得志、意氣風發的人物,其躥紅速度之快,讓剛剛打破紀錄的張浚都感到自卑。範宗尹,字覺民,襄陽鄧城(今湖北襄陽)人。進士出身。在靖康之變前,史書上說他“累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
看著很正規吧,事實上超級嚇人。他生於公元1100年,靖康之變是公元1126年左右,算一下吧,他升為言官首腦時只有二十六歲,還是御史臺、知諫院雙料首腦!
這是個名副其實的官場妖孽。
之後,他贊成割讓北方三鎮,和當時的御史臺長官秦檜唱反調。再之後,金軍退兵,張邦昌派人向趙構表忠心,派去的人就是他,這讓他第一時間給趙構留下了好印象。建炎南渡之後,趙構忍過了苗、劉叛變和“搜山檢海”之厄,陪他一起受罪的朱勝非、呂頤浩也翻身落馬,都丟了相位。
等事情都安定之後,範宗尹上位。
而此時,張浚還在大西北和曲端較勁,和一大堆完顏打生打死呢相比之下,範宗尹的幸運簡直是人神共憤。
這樣的人,是能收買的嗎?
所以,範宗尹作證之後,官場相信了,民間寂靜了,趙構也動心了。甚至,範宗尹的證明,讓範、秦兩人的聲譽都有所上升。
他倆本是敵對的,這時,範能為秦澄清事實,是很高尚、很紳士的行為,他有著純潔的心靈!而這個正是南宋官場的標誌,是最輝煌的時期才會有的事。
比如范仲淹與富弼、呂夷簡等人之間,彼此雖然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但能協力為國分憂,這才是大臣之間應有的氣量。
看著很崇高吧,說實話,之前我也很激動,可史書看多了,漸漸品出了些許異味。政治就是政治,沒什麼品味可言,像什麼“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之類的話,都是騙人的。誰要是把這個當真,一定會死得超級難看。
就像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鐵血人物羅伯斯比爾一樣。法庭宣判他死罪時,他一次次想站起來發言,卻被一次次打斷,到死也沒有獲得什麼說話的權利,純屬活生生憋死的。
具體到秦檜與範宗尹之間,範妖孽為什麼會力保秦檜呢?不是利益關係,也不是奸細的互相掩護,那麼是上面說到的高尚、紳士、純潔、氣量之類的嗎?
總覺得很虛幻,太假了。
思前想後,縱觀秦檜一生,一個答案才悄悄浮出水面。這時說出來,會不會是劇透呢?會不會降低閱讀興趣呢?
應該會,但我不得不說,說了才會在一堆亂麻裡理出清晰的脈絡,才能讓大家知道秦檜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漢民族第一敗類的神壇的。
請注意,秦檜最大的伎倆——欺騙。
這是個很常見的伎倆,但凡一個想作惡、甚至想辦點什麼事的人都具備。但是,秦檜把它昇華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層面。歷史會證明,他讓每一個大人物翻身落馬、身敗名裂,不管對方是誰。哪怕是神勇睿智的岳飛、至高無上的趙構、號稱“識人第一”的張浚,還是眼前這位迅速躥紅的範宗尹,都被他騙得團團轉,直到失去一切。
直到他死後,他們才能稍微喘口氣。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生前所規定的事情。
尤其令人髮指的是,秦檜的欺騙伎倆是無解的。很多與他有關的事,哪怕是八百多年後的近代,仍然充滿爭議。連他本人到底是好是壞,是為國著想的忠臣,還是無恥的漢奸這件事情,都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人們沒完沒了地去分析它。
騙人騙到這種程度,讓人怎麼辦呢?
記住他的個性,來看眼前發生的事情。範宗尹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