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部分,如果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雲,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寬治如何?”“唐明皇治致太平,末年何以至此?”之類老生常談,毫無意義的話。除此之外,就是把唐介招回京城,讓他做御史中丞,顯示風氣開明。
其他的就都沒有了,此人的精力開始轉移,去做他最想做、此前又不敢做的事。
趙曙命令仁宗的女兒們搬出宮去,把房子騰出來,給自己的女兒住。接著給自己的子女加官進爵,一次不夠,連續疊加,直到閒散宗室的子女們變成了親王和公主。至於曹太后,他就像沒這個人一樣,從來不去請安探望。
這真讓人鬱悶,世上有很多不公、不正、不孝的劣行,但很少有人做得這樣狹隘又陰暗。身為皇帝,他完全能讓不孝進行得不為人知,或者人人都知道卻拿他沒辦法,那才是個人物的做法。可他齷齪低劣,讓人膩膩歪歪的發煩。
試問天下名爵都出於他一念之間,為什麼就不能施捨出去一點給仁宗的遺孤們,那會有很大的損失嗎?還有曹太后,就算有千般怨恨,看在御璽的份上,看在他自己名譽的份上,也應該做點面子工程吧。
他不,因為他太在乎了,一個人只有太在乎、太看重某些東西時,才能迫不及待,無所顧忌地去爭搶。想想他當初進宮時百般的推讓,逃跑式的拒絕,反差是多大呀。
趙曙的真面目漸漸露了出來,被大臣們看清楚,他們分流了。有的人選擇了支援,像韓琦、歐陽修,無條件地為領袖服務;更多人的變得沉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人漸行漸遠,和他保持了距離,比如司馬光。司馬光深通曆史,知道這樣的人根本沒法相處,非孝子不忠臣,這一點對皇帝同樣適用,非孝子不明君!
一個人連最起碼的底線都沒有,必須離遠點。
第五章 公子絕跡
更有人選擇了對抗,公道自在人心,就算當了皇帝也別想一手遮天。這個人就是富弼。富弼一生都保持了自己獨立的人格,從最初出使遼國,為宋朝保持尊嚴,到慶曆新政,和范仲淹合作,再到重回東府成為帝國首相,他每一步都走在自己的意願裡。
這樣的人生讓他獲得了巨大的聲譽,同時也讓他每個時期都得到了最頭疼的敵人。比如說呂夷簡、夏竦,還有這時的韓琦。現在要說一下他和韓琦的恩怨了,必須得說清楚,不然大家就會誤會他下面做的事,到底是忠於仁宗,還是忠於道義,或者是單純地反對韓琦。
在慶曆新政中,富弼和韓琦是戰友,到四真在朝時,韓琦先做樞密使,再升次相,一時人稱“富、韓”,在印象裡是好夥伴。其實這都是錯的。
一個守原則的人,永遠別想和一個跋扈的人和平相處。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你想一切按章辦事,保持公正,可總是會有些人跳出來拆臺,妙的是這些人往往還是你的下級。韓琦就是這樣,他在和富弼的爭鬥中不僅展示了辦公室生存技巧裡的高難動作——如何擠走領導,還完美地詮釋了他在北宋官場裡的唯一性。
在文臣中,他是最強的武將;在武將裡,他是正牌的文臣;在文臣和武將的大團體裡,他永遠靠皇上最近。這三點讓所有人都頭疼,尤其是這三點都正好是軟肋的富弼。
富弼是個好領導,好就好在文質彬彬,清廉守節,不欺負人。可他偏偏就遇上了韓琦。參照韓琦三大特點中的第一項,文臣中最強的武將,就讓他吃不了兜著走。具體表現就是他受不了一個兵痞式的同僚。
韓琦在西北打過仗,可能是受傳染了,他回到朝廷之後總是一嘴的行伍話,連帶著平時辦公都很“豪爽”。某天在政事堂裡,為了一件事和富弼爭個沒完沒了,按理說富弼是首相,天字第一號大領導,你多嘴本身就是錯的。他可不,幾次交流不成功後,突然間率先不耐煩:“你又絮叨起來。”
富弼當場就變了臉色,絮叨是民間詞,連當時的富商大賈們都不說,堂堂的大宋中心樞紐之地,居然變成了菜市場!他斷喝一聲,“絮是何言?”
韓琦不過是聳聳肩,沒什麼反應。強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這是平時的小意思,韓琦的這種特性還能讓富弼走下坡路,從權力巔峰上跌下來。用什麼辦法呢?簡單,我們大兵就是粗枝大葉,不那麼“細心”的。
富弼的媽媽在仁宗嘉祐六年的三月份去世,按慣例富弼要辭官回鄉守孝,可慣例中還有特例,宰執身份的官員可以遇喪起復,回去悲痛一陣子還回來上班,官職不變。仁宗當時先後五次派人帶詔書,命令他回京重當首相,卻不料富弼無論如何都不答應。
問得急了,富弼才說出實情。原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