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2部分,如果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雲,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若水,原名若冰,字清卿,廣平曲周水德堡(今屬河北)人,生於公元1093年,時年三十三歲。對於他,我沒有什麼可寫的。

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他的作為、操守。那麼,為什麼要饒舌呢?讓歷史走下去,讓李公自己走近那一天,不是更好嗎?

回到當天,何慄終於上馬了,他腳軟得沒法踏蹬,要人扶著,才勉強坐穩。一路上,從皇宮出發,到走出宣德門,他的馬鞭居然落地三次。

這樣的膽子,要怎樣去談判呢?但是請注意,我只是說這樣的膽子,沒說這樣的人,因為何慄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驕橫腐朽的老資格文官。看他的履歷就能知道,他很年輕,很奮進,甚至很正義。

何慄,字文縝,仙井監(今四川仁壽)人。生於公元1089年,時年三十七歲。他是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的狀元郎,仕途很順利,第一次東京保衛戰結束之後,他成了御史中丞。在這個位置上,他彈劾了六賊之中的王黼,把這個國賊發配出京城,使他在半路上丟了腦袋。

多麼大快人心。

無奈時事變幻,這個世界變得太荒誕了,堂堂大宋首相居然變成了一個笑話。唐恪被開封市民追殺,騎馬逃命才活了下來;何慄像是去救場一樣,火線上崗,接下了這塊燙手的山芋。

他願意幹嗎?他沒得選擇。

截至這時,他只當了不到半個月的首相,看看他的成績:他主張起用趙構、汪伯彥、宗澤等人回師勤王;主張堅守城池待援,號召百姓展開巷戰。

這些做得怎樣?

絕大多數的歷史書都著重提到他掉了三次馬鞭子,並給他貼上了怯懦、無能、小丑一樣的標籤。這是不是太草率了,太苛求了呢?畢竟他只是個文官。連武將們都不願去招惹金兵,他一介書生怯場了,難道很不正常嗎?

可要是原諒他,卻沒法繞過郭京這個神棍騙子。神兵們之所以能登上城牆,除了孫傅之外,就是他出了最大的力

何慄出城,逼近金營,他想到了很多種危險難堪的見面場景,甚至覺得完顏宗翰會直接砍了他。事實卻出乎他的意料,傳說中兇狠殘暴的金軍居然非常溫和理智,甚至彬彬有禮。

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說,自古以來,有南即有北,哪一個都不能缺少,現在他們所要求的,只不過是割讓一些土地而已。

何慄大喜!這句話裡透出兩個意思:第一,有南即有北,哪個都不能缺。這是在承認宋朝的存在,很明顯,金軍不想趕盡殺絕;第二,金國人開價了,只是割讓土地。從以往慣例來看,戰爭中割讓土地是有規定的,一般來說,不會多於戰勝方已經佔領的土地。

也就是說,很可能是以黃河為界,宋朝能保住黃河天險以及整個京畿地區。這簡直跟做夢一樣,何慄甚至想,早知道是這樣,何必打什麼仗嘛,直接割了多省事。

當天,宋、金兩國的首腦們愉快地結束了交談,雙方都很滿意,認為這是一個文明、互惠、成功的大會,對於兩國的發展都有幫助。何慄急忙告辭,他要回城把這個好訊息告訴皇帝。完顏宗翰等人親切地送他們出營,臨別前,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

他們希望能在城外見到傳說中的風雅博學的宋朝太上皇趙佶。

回城後,全開封三十多萬人都鬆了一口氣原來真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啊!這裡面也包括皇帝趙桓。趙桓簡直快要虛脫了,重壓之下突然輕鬆了,讓他興奮得不敢相信。為此,他同意一切,甚至主動表示,可以代替他的父親宋徽宗出城。

這種情緒感染了整個官場。當天,頂級高官們誰也沒有回家,就在皇宮的議事大廳裡推杯換盞,喝了一頓慶功酒。席間,他們一致決定,要趁熱打鐵,讓和談立即進行,因為局勢已經越來越惡化了。比如金兵三五成群地爬過外城牆,到城裡殺人搶劫,很多市井無賴居然給他們牽線引路;更有甚者,潰散的宋軍改扮成金軍的樣子,在城裡殺人搶貨。開封城裡的王公貴族、富商巨賈每時每刻都在危險中。

金軍正在破壞開封的城防,他們挖斷了各門之間的道路,把鐵鷂子重騎兵派上城牆,放火燒燬甕城樓櫓和所有宋軍的炮架這一切表明,和談每拖延一天,危險就要增加一分。

這些大臣建議,趙桓要儘快出城和金軍相見。

說幹就幹,宋朝爭分奪秒,沒等這個月過完,換換運氣,就急著出發了。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閏十一月三十日,趙桓帶著首相何慄、中書侍郎陳過庭、同知樞密院事孫傅出城去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