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部分,如果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雲,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巧合的是,當年田欽祚逼死郭進時,王侁就在場,一切操作都很熟悉。

至於潘美,他在王侁強迫楊業時能怎樣呢?主帥和副帥聯合起來反抗監軍?本來仗已經打輸了,回國算賬時,你信不信監軍大人的述職報告會讓你生不如死?要知道郭進的資歷並不比潘美差多少!

可惜、可嘆,千年之後,潘美倒成了楊業之死的唯一責任人。這個倒黴蛋,玩命打了四個多月的仗,攻城略地戰功最高,到頭來得到的卻只是一個妒賢嫉能、殘害忠良的罵名

公元九八六年七月,各路宋軍陸續撤回國內,第二次北征就此結束。戰後盤點,宋朝能輸的都輸了,包括勝負本身、戰備物資、陣亡的將士,還有聲望、名譽以及士氣。

先說西路軍,楊業之死,讓宋軍丟了軍中之膽,耶律斜軫沒有尊重這位平生大敵,而是把他的首級斬下,先送往漠北遼廷請功,然後傳首邊疆,讓契丹軍隊和宋軍都看到楊無敵的下場。訊息傳進開封,趙光義既愧且怒,把潘美連降三級,檢校太師變成檢校太保,然後繼續到邊疆站崗;至於王侁和劉文裕,被徹底罷免,消職為民,一個流放金州,一個流放登州,從此永遠別想再當官。

楊業,因為他的忠勇不屈,追贈為太尉、大同節度使,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碩,把他剩下的五個兒子都加官晉爵,繼續為國效力。

曹彬,這個戰爭失敗的最主要責任人,他的罪名是違抗皇命,喪失戰場紀律。按說這個罪名放在任何朝代都不必再審了,直接拉出去砍頭了事,不株連他全家就是皇恩浩蕩。可是趙光義開出的罰單真是讓人喘粗氣,居然只是降職,把他從節度使變成了右驍衛上將軍,然後以此為基準,崔彥進是右武衛上將軍,米信是右屯衛上將軍,其他的依次類推,人人有罰,之後各自上班,這件事從此結束。

怎樣?似乎在宋朝當武將也蠻好的吧。這樣的寬大,細查宋史,只有兩個原因。

第一,宋朝不殺大臣。這是在趙光義剛剛登基的時候,根據他哥哥的“遺詔”留下來的規矩。這一點被忠誠地執行了,終北、南兩宋318年,被國家定罪誅殺的,據不精確統計,大概只有岳飛一人;第二,要想一下曹彬為什麼會反常,他像撞了邪一樣在戰場上忽進忽退,幾乎沒用耶律休哥動手,就把自己給溜死。他犯什麼病了?

更奇怪的是趙光義,這人更反常。他處罰完曹彬之後,只隔了一年,曹彬沒有任何功勞,他就突然提升其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完全恢復了雍熙北伐之前的官職。再往後,曹彬又升到了平盧軍節度使。趙光義的兒子當了皇帝,曹彬就又成了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樞密正使,重新成為宋朝的第一軍人。

而且最不可思議的是,以他一個喪師辱國,把國力軍力都徹底斷送的敗將,居然還得到了“良將第一”的美譽,他的女兒、孫女被成批地選進皇宮,成為皇后、太后,當上了宋朝的第一女人,在未來的歲月里長久把握著宋朝的國朝大政,連皇帝都得聽她們的這都是怎麼回事?憑什麼?

內幕和交易。

沒有白付的工錢,更沒有免費的忠誠。曹彬是個好員工,他完全是先幹活兒,再收費,趙光義沒法不喜歡他。他是為了皇帝的永遠正確,才背的黑鍋。

翻開《宋史》,當曹彬在戰爭之初突飛猛進時,趙光義就“訝其太速”;等到曹彬糧盡退卻時,趙光義驚愕“豈有敵人在前,而卻軍以援糧運乎?”等到曹彬再進時,他又指揮說千萬別再急進,要和米信合軍,完全是一位絕世高手,他洞察一切先機,所有的失敗因素他都算到了,只是曹彬沒有聽他的命令,最後才失敗。

就算這都是真的吧,也在無形中露出了一個真相——趙光義隨時都在指揮著曹彬,曹彬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命令!

“遙控器”是肯定有了,至於他當時按的是什麼鍵,他自己知道,曹彬更知道,但是曹彬能對外界透露嗎?一個深沉、乖巧的人,懂得衡量利弊。曹彬選擇把一切都扛了下來,包括戰場廢物的罵名。他的行為證明了怎樣才能當官,那就是必須得維護皇帝的光輝形象。

陛下就是太陽,他光芒萬丈,至於我,只是太陽邊緣偶然產生的黑子,這次真的是給太陽抹黑了,我願意承擔所有的責任最後,英明的陛下終究會為他真正忠心的黑子找回平衡的。

就這樣,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分內的事。至於失敗,嘿嘿——失敗不要緊,只要懂做人,別管死多少,我們還能生。

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

但是一支真正的軍隊,是隨便湊齊百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