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
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部分,我做許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哪怕只有一刻。人家是在搜腸刮肚的在想怎麼引那個混蛋過來。
這兒。聚集了大明幾乎所有的權貴,這兒任何一個決定都有可能決定大明的走向,歷史的變遷。
命運是不命不來。
但是這兒可有一個兇人在。他剛剛才中了—劍,是不得不小心。所以他遠遠看著,如果沒有什麼大的變動,他是不會出手的。一些小來小去的,他已經顧不上了。除非許仙有辦法挑逗他出來。
許仙邊想邊說:“首先,我想談談信仰問題。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我這個半吊子仙神來談信仰,確實有點不倫不類。不過怎麼說我也比你們更明白仙神的秘密。說起信仰來,我也有我的理解。我今天東施效顰一回,說說自己對信仰的看法。沒什麼高論,都是些老生常談的東西。”
許仙笑了,所有人都打了個哆嗦,特別是黃子澄。因為他覺察到了一份陰謀的味道。
“信仰對於生命有沒有意義?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有。在善惡標準、社會公德、價值體系等方面。信仰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社會能夠和諧穩定,離不開信仰的力量。個人也需要信仰,讓他來勇敢面對生、老、病、死等重大人生問題。”
什麼是信仰?信仰是主體信奉和仰慕的東西。依靠神來幫助和挽救自己的思想和生命;真心實意的把自己的身心交給自己相信的那尊神;讓這尊神來指明自己的人生道路;堅信只有自己心中敬拜的那尊神才能救自己,挽救人類;拯救天下;這是一種精神寄託;是一種身外求靠;是對外部事物充滿景仰;期盼;幻想將來的完美歸屬;祈求靈魂安住殿堂;相信偉大的神是真實存在的;相信並投靠天外世界的那尊神能夠保護自己;保護萬民;相信;迷戀;敬仰;故此叫信仰。可是許仙說的是什麼?沒,沒聽懂。大明的文人是真的沒聽懂,只覺得有什麼壓抑了下來。
許仙笑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說給大明聽的。唯物觀的信仰,只有某個正準備這樣乾的命運才聽的明白。但是這不過是十五世紀。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著仙神的痕跡在,他根本就沒有丟擲這個理論。
許仙卻說了怎麼辦?要聽聽。興許可以收入手下。
“雖然信仰對生命很重要、很有意義,但它不是生命的全部。生命中還有許多更現實、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家庭、愛情、理想、事業、祖國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奮鬥終身,甚至為之奉獻出生命。孔子曾說過,‘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十歲之前,對世界、人生、價值都還沒有認識圓融周洽,便貿貿然把生命投放到信仰上,我覺得這是對生命非常不負責任的!”
信仰這問題,在後世研究的太多太多了。一會兒說對,一會兒又說信仰不對。這對一個後世人實在是太容易了。
黃子澄他們不說話了。因為如果第一段話,是鼓勵黃子澄出家的話,那麼這一段呢?雖說裡面有些名詞聽不明白,但是連猜帶蒙,也是怎麼聽,怎麼覺得似乎是勸他不要出家的話。
只聽許仙又說:“當然了,如果你還是要出家,我也不會攔你。畢竟出家也是好事”
他在說什麼,為什麼一會兒一個樣?不說朱允文不明白,就是命運也糊塗了,不由提了提朱允文的命運線。朱允文開口問道:“王叔公,你到底在幹什麼?”
許仙生氣了,很生氣,大聲說:“我說的不對嗎?中國人的信仰顯得蕪雜許多,遇到大事,從孔聖人、關二哥到土地公、城隍爺,從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到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不管佛教、道教還是什麼教,都能挨個求一遍。”
“但你不能因為它龐雜,而否認這些神祗對國人的重要意義,幾乎每個偶像在國人的生活中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生子拜求子觀音,結婚拜和合二仙,讀書拜孔夫子,練武拜關聖人,發財拜財神爺,豐收拜土地公說是愚昧也好,說是迷信也好,但在叩拜的過程中,確實給祈福的國人帶來心靈上的慰藉。沒有它們。誰能撫慰這些求告無門、痛苦焦慮的國民呢?”
“而且,正是這些信仰維持著中國文明的存在和流傳。比如文昌帝君的敬惜字紙,使得大量典籍得以儲存。今天我們才有幸看到一千多年前先賢的墨跡;十殿閻王的善惡有報,使得國人樂於助人,而不敢做壞事,哪怕是在暗地裡,因為每一件都會被陰司記錄在案;列祖列宗的庇護子孫,則使得家族內部團結友愛,有利於維持家庭穩定。子孫綿延萬世不絕。”
朱允文是個好孩子,面對許仙的滔滔不絕,他蒙了。他蒙了。其實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