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部分,我做許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便把崖山一戰,拼湊出來了。
崖山這個地方,後世人知道的不多。但是今天,許仙知道了。
元朝軍隊在襄樊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於是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楊淑妃由國舅楊亮節陪同,在謝道清密命攝行軍中事的江萬載父子所帶殿前禁軍的護衛下,帶著自己的兒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出逃,在婺州(現浙江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到溫州後再與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接著進封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元軍統帥伯顏繼續對二王窮追不捨,於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剛滿7歲的趙昰登基做皇帝,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楊淑妃為楊太后,仍由老臣江萬載秘密攝行軍中事。統籌全域性;公開則加封弟弟趙昺為衛王,張世傑為大將,陸秀夫為籤書樞密院事,陳宜中為丞相,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並組織抗元工作。
趙昰做皇帝以後,元朝加緊滅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淪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張世傑要求借船,卻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拒絕,隨即早有異心的蒲壽庚投降元朝。張世傑搶奪船隻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廣東。宋端宗準備逃到雷州,不料遇到颱風,帝舟傾覆。端宗差點溺死,被江萬載救回,但宋軍民的實際統帥江萬載卻因此被颱風海浪捲走殉國,端宗也因此得驚悸之病。左丞相陳宜中建議帶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並自己前往占城,但後來二王數次召其回來都不返;最後逃到暹羅(今泰國)最後死在那裡(陳根本沒去越南。而是到海陵島躲了起來,宋亡後變成某支田姓的祖宗)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死去,由弟弟7歲的衛王趙昺登基,年號祥興。趙昺登基以後,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師)張世傑護衛著趙昺逃到崖山,在當地成立據點,準備繼續抗元。不久﹐在現時廣東和江西二省交界處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張弘範部將王惟義在海豐縣的五坡嶺生擒,在陸地的抗元勢力覆滅。南宋流亡朝廷逃到海上。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