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部分,新中華1903,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橡膠投資公司”的股票兩個月的時間漲了15倍,搶購狂潮讓很多人一夜暴富,更加激起了人們的投機慾望,以至於股票的實際價格超過票面價值的數倍甚至數十倍。祥茂洋行的刀米仁股票實收銀8兩,市價66兩。牌子老、名聲大的公司隨心所欲地哄抬股價。藍格志公司的股價竟然超過票面二十七八倍,高達1500餘兩,票面僅100兩銀的匯通洋行薛納王股票漲到一千五六百兩。
據上海商務總會估計,在橡膠股災爆發之前,華人大約買了80%,在上海的外國人搶購了20%。很多華人不滿足於在上海搶購,還調集資金到倫敦。華商在上海投入的資金約2600萬至3000萬兩,在倫敦投入的資金約1400萬兩。結果上海這個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已經無資可融,市面上的流動資金,尤其是錢莊的流動資金,都被橡膠股票吸納殆盡。暴利讓中國的投資者失去理智,中了洋人的圈套,二外國銀行和投機家則從中獲利。
這一時期,許多上海市民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買份當天的報紙,查閱昨日最後的橡膠股股價。他們許多人並不懂股票為何物,只是聽大家說買這個東西可以賺錢。於是就拿出儲蓄,買了這個新奇的股票。誰知花五銀圓一張買的股票,回去後就逐日看見漲值,半月不到,就值十銀圓了。天啦,這錢太好賺了,這股票,簡直太神奇了,簡直就是會生錢的母雞啊。嚐到甜頭的市民們,更是掏出所有積蓄,跑去買股票。並帶動了更多的親朋好友,加入股民大軍。
但是,1910年1月1日的上海市民們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大上海的各家報館幾乎在頭版頭條都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盛極而衰——橡膠股的水泡會被打破》
文章一開始,先回顧了自去年起,國際市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